《繁花》大爆,可全网为她吵翻天了

佩宝娱乐 2024-01-06 15:29:41

《繁花》开播不久,互联网已经为这件事吵翻了天。

戏里,爱装腔的“墨镜王”王家卫拍出了爱装腔的上海,还选在了纸醉金迷的1990年代。

黄河路上的十里洋场,浮光掠影,人人都有野心。

戏外,《繁花》也成了面镜子,看戏的人纷纷投射自身的经验和想象:它到底是不是那时候上海真正的模样?

只能说,一千个观众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只谈时尚方面,为了营造上世纪90年代的氛围,剧组还是下了功夫。

大波浪卷发、棕黄色皮衣、鎏金耳坠一出,谁看了喊一声复古得很到位。

拍出了迷离香港的王家卫,也在《繁花》里拍出了上海的时髦与洋气。而这似乎早已成为了这一城市的基因和底气。

但细扒二三十年前的上海时尚史,它那生气勃勃、 包容万象的面貌,让《繁花》注定只算是冰山一角。

不管雨点大不大,开播前,《繁花》的雷声是弄得够响。

为了还原90年代,剧组筹备数年,除了在外滩、和平饭店等地标建筑取景外,还开展了征集老物件等活动,为的是“选出能代表上海的元素”。

落到时尚这块,则是找来了许多中古首饰、墨镜,来为角色们的穿搭添一抹复古韵味。

最出彩的便是辛芷蕾饰演的李李,整一个黄河路女大佬的做派。

她基本包揽了剧里出现的所有中古配饰,像是第一集出场就戴着的圆框墨镜,来自于中古小众品牌Round的1980年代波西米亚风设计。

以及同时上身的那对不规则满钻耳夹,是中古小众品牌Carolee。

还有她训话饭店服务员时,黑色打底衫上的花朵项链,同样来自中古的Bulter&Wilson。

▲墨镜品牌ROUND,耳环品牌CAROLEE,均为上世纪中古款

这些中古配饰价位多在三、四位数,不算稀缺,基本上,你随便走进一家北上广的中古店都能找到相似风格的同款。

比配饰更打眼的是李李的衣服。

作为天降的至真园老板娘,李李的衣服都主打“气场”二字。其中,各种皮草、貂功不可没。

90年代,正是中国皮草贸易开始兴起之际,皮草热的流行,使得富贵人家以穿貂为荣,即便价格昂贵也不惜一掷千金。

其余的,便是各种豹纹、印花、蕾丝和亮片元素的衬衫、裙子,再加上大波浪卷发和亮闪闪的配饰,李李的每一个造型,都是90年代的人间富贵花。

3位女主角中,还有马伊琍饰演的玲子,一个典型的精明上海女人形象。

虽没有李李那样阔绰,却也会叫嚣着“黄货压邪”,亮出双手上的手镯、戒指,每根手指都没闲着。

同样是上海90年代的背景,很难不怀疑这一幕是在致敬电影《股疯》里的潘虹,戴上了自己的全部家当。

至于玲子的服装,大多来自于现在流行的小众设计师、轻奢品牌,挑选其中带有复古元素的单品来搭出氛围。

其中,最贵的大概是一款卡地亚Tank系列带钻腕表,高达15.1万。

还有唐嫣饰演的外贸公司职员汪小姐,3人中算是穿得最低调的。

无论是一身红还是一身绿的垫肩收腰外套,再加上存在感极强的高领毛衣,风衣,确实容易让人想起自家那个曾经也很时髦的小姨。

用今年流行的眼光看,作为上海第一批白领,“浦西明珠”汪小姐就是走小姨风的中产打工人。

如果把《繁花》当时装剧看,它没有像《小时代》那样借来一堆大牌同款,也没有太多可以考古的细节。

剧里出现最多的大牌,反而是阿玛尼给自家代言人胡歌定制的各种西装、大衣。

身为宝总,派头要做好,西装三件套不能少。

但细细考究,《繁花》里胡歌的西装,其实是当下的风格,与90年代流行的西装设计不大相同。

那时候,人们崇尚的西装,仍是以阿玛尼“权力”套装为蓝本的设计,用垫肩和大廓形来强调力量感。

这点上,许多港星的穿搭,例如张国荣的《Summer Romance》等专辑封面,就是正确的例子。

《繁花》的妆造不是百分百还原90时代,更多的是取它的魂,来装点这繁华的壳。

拨开《繁花》,90年代的上海时尚,其实比电视剧里更包容万象。

早在90年代中期,内地的服装制造业已经起飞,产量和出口量甚至达到了逆天的世界第一。

各地的服装批发市场就是当年的淘宝,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最巅峰时,年营业额甚至超200亿,可谓顶流。

风格上,那时候最流行的设计,就是现在说的港风。

由于香港服装制造业早在80年代就已攀至高峰,加上港乐、电影等流行文化的助推,蝙蝠衫、垫肩西装、吊带裙等港风单品席卷内地的大街小巷,年轻人们纷纷以时髦为美。

▲90年代,已经有人开始背LV包

▲1988年,《ELLE》成为了第一本进入内地的国外时尚杂志

《繁花》里,至真园的服务员敏敏拿出自己的唇膏,炫耀地说:“我这可是雅诗兰黛的。”

1993年,雅诗兰黛在上海开设内地第一个专柜。1994年就用上了它的敏敏,确实有炫耀的资本。

同一时期进入内地的洋货,还有Adidas,以及高奢品牌。

1991年,随着杰尼亚在北京王府精品廊开设第一家直营店后,LV、香奈儿等也随即跟上,纷纷在北上最时髦的昂贵的地段开店。

那时的上海街头,年轻女性背LV包包上街已不是什么稀奇事。

至于大多数人最容易接触到的时尚,除了批发市场的衣服外,还有挂历和电影杂志。

在1988年,《ELLE》进入内地前,它们部分代替了后者那时尚媒体的功能。

到了90年代,四五十元一册的挂历,早已靠着“美女、明星、靓装”三件套的模式畅销各家各户,一册印数高达三、五十万,年利润甚至高达800万。

那时候,明星能上挂历,相当于今天上时尚大刊拍封面、大片。

巩俐、陈冲等女星都曾靠着挂历成为了无数人的梦中情人。

周迅更是因为做了挂历模特后,被导演谢铁骊发掘,随后在1991年拍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古墓荒斋》,开始了大花之路。

《大众电影》甚至因为闹出了“大新闻”而差点被封杀。

这本杂志从80年代起就开始尝试拍摄新鲜风格的女星写真,到了90年代则变得更加大胆。

在1993年的第一期封面上,女星马羚穿着皮尔•卡丹的当季亮片抹胸长裙,展露凹凸有致的身材。

上市当天,这期杂志就被抢购一空,有人甚至坦白“看得整晚睡不着觉”。

盛况空前引起了中宣部的注意,奈何接下来的第二期封面尺度更大,使得《大众电影》差点被封杀,只好在接下一阵时间回归保守。

90年代,诸如此类的时尚轶事层出不穷。

名模瞿颖代表的国模行业也开始风生水起、服装与设计学院问世。

上海甚至都有了“服装流行色发布会”,现场模特穿着一身利落职业西装,烫着头发,摩登得不行。

那股子精气神,与烟火气,才是90年代时髦的灵魂。

事实上,近年的年代剧,都追求用细节还原过去的时尚面貌。《繁花》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去年的《风吹半夏》就曾因剧中那90年代氛围的妆造而引起过网友讨论。

剧中,赵丽颖演了一位白手起家的女性,她的穿搭也几乎是照着那一时期的女商人形象打造,既有干练的垫肩西装外套,也有凸显气场的各式大衣,复古感十足。

这得益于剧组合作的造型工作室下的功夫。

负责《风吹半夏》服装的The Mirror House找来了大量的中古衣服、首饰、包包,光赵丽颖一人上身的这些单品,都够开一家精品中古店了。

其中不乏有中古的迪奥、圣罗兰、川久保玲等,高奢有、设计师品牌也有,腔调和格调也有了。

在中古文化越来越流行,中古店都从北上广开到三四线城市的今天,这样的尝试,一方面可以尽可能地还原年代剧需要的真实感,一方面也可以掀起话题。

真正的90年代风貌,其实藏在了那时的影视作品里,例如《股疯》。

这部在1994年上映的电影,讲述了90年代前期,炒股热出现,上海小市民入局后的惊心与疯魔。

电影不仅实地取景,拍摄了当时上海的街头风貌,弄堂里的工薪阶层、普通人家的吃穿住行,也都是一板一眼,做不得假。

片中有一幕,白天,人们挤在天桥,望着下面的车水马龙,电车、自行车、的士在马路上穿行而过,广告招牌上尽写着“时装之城”“优质名牌”之类的时髦话。

到了晚上,霓虹灯一开,又是一副大城市做派。

只是,莺莺燕燕也好,花红柳绿也罢,回头望去,时代始终向前。

你追《繁花》了吗,喜欢这部剧吗?

1 阅读:741
评论列表
  • 2024-01-09 11:10

    小编说的对,繁华表现的只不过是上海的一个角

  • 2024-01-07 09:56

    天天等着更新

  • 2024-01-06 22:58

    好看好看[点赞][点赞][点赞]

佩宝娱乐

简介:资深媒体人,用认真、专业的视角带给你不一样的体育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