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直以为,这世界上只有一个蒙古,长大后才知道,在紧邻内蒙古的地方还有个蒙古国,不过我们更习惯叫它“外蒙古”。知道了外蒙古以后,又有了一个新的疑问:同是蒙古,为什么要分内外?这背后的历史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外蒙古本来也是我国领土,清朝时,全境都是我国统治范围,不过后来因为很多原因而独立,而且那时候外蒙古的蒙古人也渴望独立。
然而时至今日,内外蒙古已经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景象,人们的生活也变得天差地别。今天我们就以小窥大,对比一下内外蒙古牧民的房子,看看内外蒙古人民生活差距有多大。图中就是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郊区民房。可以说,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首都,都难看到乌兰巴托这样的景象:站在城市里肉眼就能看到周边低矮的棚户区。这也说明了蒙古国的经济状况:华尔街金融专家用“崩溃”形容蒙古国经济。
乌兰巴托郊区的民房,不夸张的说这已经是外蒙古牧民好一些的住房,在这里蒙古包夹杂棚户房,密布在乌兰巴托规模并不大的城市周边。
看看乌兰巴托周边密集的低矮民房,包围了乌兰巴托少有的“高楼大厦”,这才是真正的“农村包围城市”。
在首都城市周边,竟然还能看到蒙古包,不过毕竟生活在首都,这里的牧民都是条件好一些的,有些家庭还有私家车。
在蒙古国其他地方,牧民的房子就是原始的蒙古包,看起来低矮又破旧。
冬季是外蒙古牧民最难捱的季节,牲畜没有草料,经常大片冻伤冻死,牧民在蒙古包里束手无策,祈求严冬早点过去。
冬季外蒙古牧民低矮的蒙古包前,是冻死的牲畜。
再看看内蒙古牧民的房子,先说说内蒙古省会城市呼和浩特,在呼和浩特是绝不可能看到乌兰巴托那样的蒙古包和棚户区,如今的呼和浩特经济发达,动车、高铁、机场一应俱全。更关键的是,内蒙古大部分牧民真的“不差钱”。
如今内蒙古很多牧民,已经游牧转定居,住进了楼房,即便没有生活在城市,也自建了小洋楼,不再是过去那种载着蒙古包过颠沛流离的生活。图中蒙古包旁密集的新楼房,才是牧民现在的住房。
那蒙古包呢?仍然在,不过现在内蒙古蒙古包多半被开发成了特色旅游项目。
外来游客可以到这里体验蒙古包生活,这也为牧民增加了很大一项收入。
现在的内蒙古蒙古包,已经成了特色旅游项目。
而且相比起外蒙古那种蒙古包,内蒙古的蒙古包更大、更新、配套设施也更好。
其实近几年内外蒙古经济发展大家有目共睹,也就难怪当初一部分坚持独立的外蒙人现在后悔,毕竟好生活谁不想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