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桥机场接机口,49岁的高鑫推着两个硕大行李箱匆匆走过。蹲守的粉丝险些没认出这位《特战荣耀》中的铁血教官——褪去戏中战术背心的他,穿着皱巴巴的格子衬衫,正用云南方言跟妻子视频商量女儿的开学事宜。这个曾被琼瑶钦点的“最帅尔豪”,如今活成了娱乐圈的“失踪人口”。
中国慈善总会公示名单显示,高鑫连续七年匿名捐赠超600万。若不是2020年那张口罩厂夜班照曝光,大众不会知道这位“过气演员”常年组织话剧演员参与救灾物资生产。
疫情期间,他带领的义工团队累计制作430万只口罩,这个数字至今挂在徐汇区某工厂的荣誉墙上。
这种低调在《县委大院》剧组得到延续。导演孔笙透露,高鑫主动要求降低片酬,将省下的预算用于搭建真实扶贫场景。
该剧播出后斩获飞天奖,获奖名单上他的名字却排在第五位——正如他坚持的:“戏好就行,番位不重要。”《都挺好》编剧王三毛保存着高鑫的试镜录像:为诠释美国精英苏明哲,他自带三套西装现场演示美式口音切换。这份较真延续到拍摄中,有场啃汉堡的戏他连吃17个直到反胃,只因觉得“归国华侨的吃相该更斯文”。该角色让他提名白玉兰奖,却败给爆红的郭京飞。
颁奖礼后台,记者追问是否遗憾,他指着手机上女儿的照片笑道:“我闺女说爸爸演得最好,这比奖杯实在。”这种淡然源自2003年的抉择,当时为照顾重伤的王一楠,他推掉所有片约,在病床前煮了800多天骨头汤。
华山医院病房外,25岁的高鑫攥着《射雕英雄传》合同浑身发抖。刚凭《情深深雨濛濛》爆红的他,本可顺势跻身一线,却因女友拍戏坠马面临瘫痪选择息影。经纪人至今记得他打电话辞演时说的:“戏以后还能拍,人错过就没了。”
两年陪护耗尽“尔豪”的红利期,复出时只能从龙套重头再来。有次酒会上,投资人嘲讽他“为女人断送前程”,他举杯回应:“您这辈子有为谁拼过命吗?”满座愕然中转身离去,留下当年片酬最高的琼瑶小生传说。
北京电影学院排练厅,同学们为毕业大戏争破头时,高鑫在琢磨如何逃课打电玩。这个拥有顶级资源的星三代,当年以“西单还是西直门”的堕落困惑名震北电。班主任保存着他的成绩单:专业课全优,实践课却因缺席太多险遭退学。
这种叛逆在《三毛流浪记》片场戛然而止。第一次看见群演啃冷馒头等戏,他默默订了三个月盒饭分给大家。执行导演回忆:“公子哥突然变了个人,主动要求加练到凌晨,问他为什么,只说‘要对得起盒饭钱’。”
上话年度财报显示,高鑫的话剧收入仅为影视剧片酬的1/10。排演《枕头人》期间,他每天驱车60公里往返郊区剧场,只为赶回家给女儿讲睡前故事。同期出道的同学多在综艺刷脸,他却守着“每年只接两部戏”的规矩,甚至推掉《琅琊榜》续集的邀约。
这种坚持在流量时代显得格格不入。某次访谈中,主持人问是否羡慕顶流待遇,他指着窗外扫落叶的清洁工:“各司其职罢了,他能把这条街扫干净,和我演好每个角色,都是本分。”细雨飘进录影棚,恍惚间让人看见当年那个拒绝炒作,宁愿消失也要活得体面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