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
2018年1月5日16时44分,由蚌埠开往广州的G1747次列车准备离开合肥站准备开车,高铁的车门却怎么也关不上。
在某一节车厢门前,一位女子用身体挡住了车门,身边还有几位工作人员在不停地劝阻该女子,想要让她离开车门。
该女子姓罗,她的丈夫还在检票口,她想以这种方式等他的丈夫上车。
走错车站,拦门等人涉事女子罗某是准备从合肥站前往广州。根据12306的发车信息,G1747次列车是该班次列车的第三站,到站时间为16点24分,发车时间为16点39分,预计在合肥站停留15分钟时间。
事发时列车车门关闭时间为16点49分,开车时间为16点50分,造成列车晚点。当天从合肥前往广州的列车一共有6辆,4辆为高铁,2辆为普快。
1月5日下午,罗某计划带着丈夫和孩子前往广州去参加比赛,由于未仔细核对车站信息,导致一家三口跑错了车站。
发现走错车站后,罗某一行三人立即返回,赶往合肥站。担心赶不上车的罗某立即打开手机,查找乘坐列车的发车信息,恰好该趟列车晚点,给了罗某希望。
当罗某三人抵达合肥北站检票口时,已经是16点37分了。罗某害怕车开走,让丈夫拿行李,自己拉着女儿先去月台。后来罗某对此有过解释:“当时我知道自己快赶不上了,就拉着女儿在前面,老公拿着行李箱在后面。”
铁路系统明文规定,列车出发前五分钟停止检票,也正是这五分钟,引起了这件极具争议的事件。
当罗某赶到月台时,丈夫却迟迟没能下来,于是罗某拿出手机,给丈夫打电话,让他赶紧下来,此时他被检票员拦住,导致无法进站。为了给丈夫争取下站台的时间,罗某用身体挡在车门前,导致列车一直无法关闭车门。
列车乘务人员和乘客多次劝解罗某,让其离开车门,但都没有得到罗某的回应。罗某后来说道:“我当时只想着让丈夫赶紧下来,对他人的劝阻完全没听进去。”
忽然有人喊道:“你犯法了,你知不知道?”
此时的罗某已经完全丧失了思考的能力,她只想让丈夫赶紧上车。也许是急火攻心,罗某回应说:“我有票,又不是没有票。”此时的罗某依旧霸占着车门,不肯离开。
直到另一位工作人员赶来,罗某当即表示:“检票口的人不让他进来,我老公下来我就走。”
无奈之下,列车工作人员将其拉离车门,并用对讲机呼叫关闭车门。就在车门还没完全关闭时,罗某再次冲上前去,用身体将车门卡住。
列车只好再次将车门打开,罗某再次站在车门处,拉住车门不让其关闭。
车上的乘客看不下去了,有乘客激动地吼道:“你妨碍所有的车!”
罗某的行为最终导致该趟列车晚点发车,所幸的是并没有因为此事导致事故。
罚款两千,被单位停职罗某为合肥市永红路小学的一位小学高级语文教师,事发时罗某还身兼教导处副主任一职。根据新京报的消息,罗某从教时间已经11年,曾在2010年被评为区级德育先进个人,2011年被评为区级优秀班主任。
其发表的教育论文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一等奖,多篇论文发表于省级刊物,连续3年获得辅导学生作文大赛的金奖。
似乎这是一位专注于教书育人的敬业老师,但此事发生在一位老师身上并不那么合理,甚至有些刺眼。
罗某该行为违反《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根据该条例第七十七条规定,禁止实施危害铁路安全的行为中包括“非法拦截列车、阻断铁路运输”及“扰乱铁路运输指挥调度机构以及车站、列车的正常秩序。
对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的行为,将由公安机关对个人处以警告的处分,并且可以处罚20元到2000元的罚款,严重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以罗某的行为而言,并没有造成列车严重延误,或者引发事故,因此罗某并不能按照严重危害铁路运输安全处理。
铁路领域知名专家、同济大学孙章认为,罗某的行为并没有造成列车的严重延误,或者引发交通事故,因此并不能按照严重危害铁路运输安全去处理。
孙教授同时认为,一定要对该行为进行批评,尤其是春运在即,乘客出行难免会出现赶时间的情况,一旦阻挡高铁列车门关闭,容易造成铁路网的严重延误,一旦这样就有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事发后合肥庐阳区教体局发表通报,立即成立调查小组,分别向合肥火车站以及当事人了解事情发生经过。
教体局认为,罗某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并要求列车员通知检票员放行其爱人,列车员和乘客多次劝解无果。此举行为极坏、影响恶劣。因此教体局给罗某做出立即停职检查的处理结果,并且勒令永红路小学教师队伍做出深刻检查。
事发五天后,1月10日上午,罗某到合肥站派出所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警方认为罗某违反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77条规定,依据该条例第95条规定,但由于其认错态度良好,公安机关对其发出责令改正的警告,并对其罚款2000元。
事后罗某接受了央视的采访,罗某在采访中说:“当时自己和女儿跑在前面,丈夫一人带着行李在后面,到站台时丈夫被检票员拦住了。”
“当时我脑子里想的是能不能让我老公赶紧下来,脑子里一根筋,就想着这一件事,所以列车长和乘务员的劝阻,我根本没听进去。”
随后罗某表示诚恳道歉,并且希望能得到铁路部门,那趟列车上乘客的原谅,希望大家能谅解。
根据罗某的解释,他老公从检票口到站台只要10秒钟,只要她老公下来,这后面所有的事情都没有后来。她拦车的时候,列车还有两分钟发车。
也正是因为这十秒钟,列车究竟该不该等成了网络关注的焦点,列车为了10秒钟耽误更长的时间到底划不划得来?再者在规则面前,错误和规则究竟能不能网开一面?情面与规则面前,到底该如何抉择?
讨论:情面与规则之间,如何抉择?按照罗某的说法,自己丈夫从检票口到登车只需要十秒钟,此时列车发车还有两分钟,如果检票员放自己的丈夫进来,完全有时间在车门关闭前登车。
也是因为这种说法,导致讨论走向两极分化(观点浓缩):
正方认为车站明确规定发车前五分钟停止检票,而他们已经超时。火车作为公共交通工具,不可能因为个别人改变规则,或者在规则面前网开一面。
反方认为列车没发车,也没关闭车门,就耽误十秒钟而已,旅客和车站都能够接受,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有时候要讲一些情面,毕竟每一个人都可能都可能遇到这种突发情况。
双方的观点似乎都有道理,但仔细思考下,却发现反方观点有失偏颇。
反方观点认为规则需要有温度,尤其是在执行规定的时候。将男子一人拦下,让一个女子带着一个孩子,在没有行李没有证件的情况下到千里之外的城市,这确实有些说不过去。再者丈夫下到站台只要短短十秒钟,乘客也不是不能接受。
再者曾经有过一篇文章,是赞扬纽约地铁人性化的文章,名为《华盛顿的地铁为我静等了6分钟》,讲述了一位中国留学生在华盛顿乘坐地铁的经历。
文章中写道他乘坐地铁时钥匙掉进地铁轨道,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找到了管理人员,结果为了取回这一串钥匙,整个华盛顿地铁停运了六分钟,专门为他而停的。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伟大的国家不在于他的步伐有多快,而是在于他肯不肯为了一个普通人停下脚步。
这一幕似乎与罗某这一行为十分相似,然而处理结果却天差地别。
然而这篇文章却无法找到出处,只能确定其于2012年出自于某位博主,在官方媒体以及新闻网站并没有发现其踪迹,专业平台查找显示无信源,也就意味着此事件极有可能为捏造事件。
与西方国家不同,我们属于人情社会,我们更喜欢感情用事。也正是这样才需要规则,不能打破的规则,来对这种“情面”进行约束。
尽管罗某有她自己的苦衷,但一旦开了这个口子,恐怕后患无穷。一辆车一两千人,就算一百个人里一个出现这类问题,那车还要不要开?管理人员如何调度?会不会造成晚点或者撞车事故?
规则是法律的补充,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它的存在就是为了维持秩序。部分大V带着一副人权斗士的嘴脸,为了吸引眼球大打温情牌,以此来做所谓的“引路者”。
对罗某而言,身为教师,一定要用行动先“身教”,再“言传”,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胜于言传,但愿不要把学生的思想道德带入偏轨。
你十秒我十秒大家都拖十秒,全国那么多高铁站,来个几百个人是拖多久?你放第一个进了凭什么不让第二个进?大家都是迟到的,第二个进了,第三个为什么不让进?那就都等着呗,慢慢来,下次坐高铁记得打个地铺,先到没用,得等最后一位上车[呲牙笑]
估计在学校都是恭维她的!习惯啦!!
自私,道德品质败坏,居然还是教师行业,应该永远停职,去扫厕所
应该是扰乱公共秩序罪来惩处,明显的涉及刑事犯罪!我们的法律不完善!至少应该刑拘!这样的处理开了一个极不好的头!
撒娇惯了就变成了任性!可恶可怜!
十秒钟?百米冠军也得一百米吧!还带着行李?真不愧是教语文的!把错误无限缩小!
它是怎么当上老师的?
德育先进个人?极其讽刺!
单位小头目丶评选的先进都这德行
就是太自私,还说啥?
其实铁路有铁路法的
请记住:每一条安全规定,都是用鲜血写成的,都是有血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