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深圳的影石创新以其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成为了全球运动相机市场的佼佼者。

这家2014年创立的企业,十年间营收已超50亿元,海外市场的贡献一度超过80%。然而,影石创新的IPO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它经历了长达四年的等待和波折,才最终在2025年2月注册生效。
影石创新的创始人刘靖康,是一位充满干劲和激情的创业者。他带领着一支年轻而富有创造力的团队,不断突破技术壁垒,推出了一系列备受市场欢迎的产品。

从隐形自拍杆到AI剪辑,再到搭载于卫星的太空相机,影石创新始终保持着对技术的极致追求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
然而,即便拥有如此出色的业绩和创新力,影石创新的IPO之路还是遭遇了挫折。在冲刺科创板的过程中,由于敏感股东问题,影石创新的IPO进程被暂停。这一消息对于刘靖康和他的团队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选择坚持排队,继续为上市努力。

在这漫长的等待时间里,影石创新并没有停滞不前。相反,它凭借着卓越的产品创新能力和全球化的销售策略,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
据影石创新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28亿元、20.41亿元、36.36亿元和24.28亿元,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高达65.46%。同时,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影石创新的成功并非偶然。它之所以能够在IPO停滞的四年里实现逆势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核心动力:
首先,产品创新是影石创新持续发展的基石。公司不断推出新产品,并在全景技术、防抖技术、AI剪辑等领域建立了技术壁垒。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产品的性能和用户体验,还为公司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和口碑。

例如,影石创新的X系列、GO系列、Ace Pro系列等产品,多次入选《时代》最佳发明榜单和CES创新奖,展现了强大的品牌创新力。
其次,全球化销售体系的稳固增长为影石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的产品销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了Apple Store、徕卡旗舰店、BestBuy、京东、亚马逊等线上线下主流渠道。在欧美、日韩等高端消费市场中,影石创新的产品逐步实现对GoPro的超越,成为名副其实的“出海冠军”。

此外,品牌全球化与内容共创的双轮驱动策略也为影石创新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公司不仅注重硬件产品的销售,还深耕品牌与内容生态。通过设立“Think Bold挑战基金”鼓励全球用户共创影像内容,影石创新在社交媒体上积累了超500万粉丝。同时,公司以“生而全球化”的姿态建立市场传播网络,在海内外广受年轻用户喜爱。

团队年轻化、技术驱动文化强劲也是影石创新能够持续创新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创始人刘靖康本身就是“技术天才”出身,他带领着一支平均年龄仅28.5岁的团队,研发人员占比近50%。
这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团队推动了公司核心技术800余项专利的积累,其中不乏入选中国专利奖的重要成果。在AI、芯片级防抖、图像算法等方面,影石创新的研发投入保持在年营收的15%左右,这种持续性的技术投入构成了企业逆周期成长的重要根基。

然而,IPO停滞的四年也给影石创新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和损失。由于无法借助资本市场加速扩张和构建壁垒,公司只能依靠内生驱动完成增长。
这导致公司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研发投入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同时,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崛起也给公司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例如,国内知名无人机厂商大疆推出的运动相机Pocket 3就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欢迎,对影石创新的市场份额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尽管如此,影石创新还是凭借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卓越的产品创新能力,成功超越了GoPro成为全球运动相机的老大。这一成就不仅证明了公司的实力和潜力,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影石创新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你不下牌桌,持续排队,终有拨云见日的时刻。主营业务的稳健和增长是一家科技企业的立身之本。
面对困境和挫折,创始人需要始终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勇气,才能带领企业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影石创新正是这样一家企业,它的成功经验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