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是我国的最高学府,是无数学子梦想的地方,能考试那里的学生,都是当地的佼佼者,是家长心中的骄傲。
而有这样一个学生,他考入清华,已经攻读到博士的时候,因为一篇文章被清华劝退。

步入社会之后,他成为各大企业竞相争夺的宠儿,可他并未就此满足,竟然单枪匹马与微软抗衡,终致遭到全球封杀。
那么,他究竟做了什么?怎会让自己沦落到这一地步呢?

王垠虽然成绩好,但他并没有读成书呆子,和其他孩子一样,他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观察花园里的蚂蚁,热衷于在家中进行各种小实验。
与普通孩子不同的是,王垠的成长过程中始终笼罩着“清华梦”的阴影。他的母亲时常在他面前提及那些考上清华的学生,言语间流露出的骄傲与期盼。

随着王垠进入小学和中学,他的学习天赋逐渐显露出来,他能够轻松地掌握各种知识,尤其在物理学科上展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天赋。
高二那年,面对母亲拿出的高考模拟试卷,王垠轻松地取得了足以进入清华的分数。
但是,在巨大的压力和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作用下,王垠在高考中失利,不仅与清华失之交臂,甚至连第二志愿的大学也未能录取。
高考的失利并没有击垮王垠,他很快被四川大学计算机系录取。

当时,全球计算机领域正朝着C++语言转型,而四川大学的课程却依然停留在老旧的Pascal语言上。
这种与时代脱节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王垠对知识的渴求,他开始逃课,转而自学当时新兴的Linux开源系统。
尽管他几乎不参加学校的课程,却依然能够在期末考试中轻松取得优异成绩。
在四川大学学习期间,王垠得知清华大学有一个针对外校学生的“硕博连读”项目。
重燃清华梦的他,凭借优异的成绩和在Linux系统方面的突出表现,顺利通过面试,再次踏入了这所他曾经梦寐以求的最高学府。
他成为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耀眼新星,在学术研究上展现出过人的才华,甚至被一些媒体誉为“未来的乔布斯”。

然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在清华的学习和科研过程中,王垠再次感到了束缚和压抑。他认为清华的科研模式过于僵化,导师的指导方式也无法满足他的需求。
最终,在距离博士毕业仅剩一年的时候,王垠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退学。
他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一万七千字的长文《清华梦的粉碎》,公开抨击清华的教育体制,并正式提交了退学申请。

这篇檄文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王垠成为了科技圈的焦点人物。
离开清华后,王垠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他先后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继续深造。
这两所世界顶尖学府依然无法让他满意,他故技重施,分别以《Cornell感受》和《对博士学位说永别》两篇文章,宣告自己与这两所大学的决裂。
这三次退学经历,不仅展现了他对现有教育体制的强烈不满,也凸显了他骨子里那份不妥协的叛逆精神。

尽管没有获得博士学位,但王垠在计算机领域的天赋和名气依然吸引了众多科技巨头的目光。
谷歌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并将他安排到一个重要的“跨语言”编程项目中,从此可见谷歌对他的重视程度,这也让王垠有一展身手的机会。
他独立完成了项目中Python的检索部分,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这部分代码至今仍在谷歌内部使用,其技术领先性得到了项目负责人的高度认可。

在上班的时候,他依然我行我素,不习惯与他人合作,更不愿意服从上级的安排。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他与负责人发生冲突,最终选择离开谷歌。在后来的采访中,他甚至声称谷歌“捡了便宜”,认为自己的贡献远超谷歌支付的薪水。

离开谷歌后,王垠加入了另一家科技巨头——微软。
仅仅9个月后,王垠便离开了微软,并发表了《一个人的罢工》一文,控诉微软的不公待遇和不平等协议。
根据协议内容,王垠被禁止再次加入微软及其子公司,甚至任何微软持有50%以上股份的公司。
这相当于被微软全面封杀,几乎断送了他在美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前景。

被微软封杀后,王垠选择回到中国。此时的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默默无闻的大学生。
从《清华梦的粉碎》开始,他发表的每一篇退学文章、抨击科技巨头的檄文,都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尤其在计算机专业学生和程序员群体中,他被视为一个特立独行的“狂生”,一个敢于挑战权威的英雄。

王垠的博客成为了众多程序员的聚集地,他的言论也影响着许多年轻人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观。他无意间走上了“网红”之路,成为了科技圈的一个另类偶像。
然而,王垠的“网红”生涯并没有持续太久。
2021年7月,他发表了两篇文章,公开质疑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甚至将爱因斯坦称为“民科”。

这一举动彻底打破了人们对他的容忍底线。来自各行各业的网友对他进行了猛烈的批评和抨击,指责他狂妄自大、哗众取宠。
面对汹涌的舆论压力,王垠最终选择关闭了自己的博客,他的“网红”之路也就此戛然而止。

关闭博客后,为了生计,王垠将目光投向了国内的互联网公司。
他曾尝试面试华为,但与面试官赵海平在网络上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因此他并没有加入华为。

之后,他将目光投向了教育领域,声称要建立一个“世界最高水准的教育机构”。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教育现状,培养出更多像他一样的“天才”。
至于他的教育理想能否达成,仍旧是个未知数。

王垠过去的经历表明,他是一个极具个性和才华的人,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性格缺陷。
他总是习惯于以批判的目光来审视世界,如此一来,便难以与他人协同合作,更不会欣然妥协。
信息来源:2022-12-1王垠博客-当然我在扯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