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肖相如肖相如频道

阴阳学说并非必须(上)
肖相如
在《汉书·艺文志》中,医在方技略,阴阳在诸子略。二者属于不同的学科门类。
用现在的学科分类来看,医属于自然科学中的医学,是独立性很强的应用学科;阴阳属于社会科学中的哲学,是适应性很广泛的方法论。
所以,阴阳在古代的所有学科中都可以运用,并不只是医学,比如,算命的,看风水的,都用阴阳。阴阳在中医学中并非必须。
1
阴阳的无限可分性并非必须
哲学中的阴阳具有无限可分性,即阴阳之中复有阴阳。比如,白天为阳,晚上为阴;白天的上半天为阳,下半天为阴;晚上的前半夜为阴,后半夜为阳等,还可以无限的分下去。
所以《素问·阴阳离合论》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在医学上,虽然可以无限的划分阴阳,但是对医学而言没有意义,因为对临床治疗没有任何帮助。
如《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的脏腑形体分阴阳中有:“由于阴阳之中复有阴阳,所以分属于阴阳的脏腑形体组织还可以再分阴阳。如体表组织属阳,然皮肉为阳中之阳,筋骨为阳中之阴。再继续分,则皮肤为阳中之阳,肌肉为阳中之阴;筋为阴中之阳,骨为阴中之阴。”
显然,这是哲学中阴阳无限可分的原则,这个原则对医学并没有必要性,这种划分对医学诊疗过程没有指导意义。
受此影响,后来甚至有人将暑和燥也分阴阳,出现了所谓的“阴暑”、“阳暑”,“阴燥”、“阳燥”的争论。
2
形体的阴阳划分并非必须
“脏腑及形体组织的阴阳属性,就大体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就其腹背四肢内外侧来说,则背为阳,腹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以脏腑来分,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泻,称‘神藏’,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称‘形藏’,故为阳。”这种阴阳的划分只是为了划分而划分,对中医学而言,没有实际意义,有时还会自相矛盾。
如在讨论风邪时说“风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风邪具有轻扬、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其性开泄,指其伤人易使腠理不固而汗出。故风邪侵袭,常伤及人体的上部(头、面)、和肌表,如头面、咽喉、皮肤、腰背等处。”能理解成风邪袭的“阳位”是上述属于阳的部位吗?
肺:“上部为阳,下部为阴”,则属阳;按照“腑为阳,脏为阴”,则属阴。结果是“肺”既为阳,又为阴。徒增理论上的混乱而已。
3
病因的阴阳划分并非必须
“一般而言,六淫属阳邪,饮食居处、情志失调等属阴邪。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六淫之中,风邪、暑邪、火(热)邪属阳,寒邪、湿邪属阴。”病人因为生气而出现胸胁胀满疼痛、脾气急躁、食欲不振、脉弦等,辨证属于肝气郁结,据此确定疏肝解郁的治疗方法,选用逍遥散进行治疗。
至此,证治的过程已经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辨出病因的阴阳属性,临床过程中,所有的病因都不需要辨别阴阳属性,说明病因的阴阳分类并非必须。
4
四诊资料的阴阳划分并非必须
色泽分阴阳:观察色泽的明暗,可以辨别病情的阴阳属性。色泽鲜明为病属于阳;色泽晦暗为病属于阴。
气息分阴阳:观察呼吸气息的动态,听其发出的声音,可以区别病情的阴阳属性。语声高亢洪亮、多言而躁动者,多属实证、热证,为阳;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者,多属虚、属寒,为阴。呼吸微弱,多属于阴证;呼吸有力声高气粗,多属于阳证。
寒热动静喜恶分阴阳:了解患者的动静、喜恶等情况,也可以区别病证的阴阳属性。如躁动不安属阳,蜷卧静默属阴;身热恶热属阳,身寒喜暖属阴;等等。
脉象分阴阳:辨脉之部位、动态、至数、形状也可以分辨病证的阴阳属性。如以部位分,寸为阳,尺为阴;以动态分,则至者为阳,去者为阴;以至数分,则数者为阳,迟者为阴;以形状分,则浮大洪滑为阳,沉涩细小为阴。
对四诊资料如色泽、语声气息、寒热动静喜恶、脉象等进行阴阳属性的划分并非必须。
因为阴阳的划分并不能指导临床治疗,要确定治法,还必须辨别疾病的寒热虚实。
也就是说,只辨阴阳,不辨寒热虚实,不能确定治疗方法;只辨寒热虚实,就能确定治疗方法了,再加上阴阳的划分,就是多余的程序了。

本文作者:肖相如,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一位肾病学博士;全国重点肾病专科学术带头人。获“白求恩式的好医生”称号。著有《肖相如论治肾病》 《肖相如伤寒论讲义》 《特异性方证》 《外感病初期辨治体系重构》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