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AI 领域的每一次突破都能引发全球的关注与热议。近期,DeepSeek 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创新的技术,在 AI 赛道上迅速蹿红,成为了行业内的焦点。然而,在这耀眼的光芒背后,却有着一群被 AI 无情抛弃的人,他们的困境却鲜有人问津。

DeepSeek 作为一款先进的 AI 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了惊人的能力。它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和生成人类语言,为智能客服、内容创作、智能翻译等诸多应用场景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在图像识别方面,DeepSeek 能够精准地识别各种物体、场景,甚至在医学影像分析等专业领域也开始崭露头角。其算法的优化和强大的计算能力,使得它在与其他同类产品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吸引了大量企业和开发者的目光,成为了推动 AI 技术应用的重要力量。

随着 AI 技术的广泛应用,就业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就像上美股份创始人吕义雄所提出的用人策略,用 AI 替代大部分人,只留下少量能够熟练运用 AI 的员工。这并非个例,许多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利用 AI 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欧美国家,因 AI 导致的裁员新闻屡见不鲜。Salesforce 的创始人兼 CEO 马克・贝尼奥夫表示,由于人工智能生产力的显著提高,2025 年将不再招聘任何软件工程师 。而在国内,一些上市公司老板在看到内部接入 DeepSeek 等 AI 程序的测试结果后,也表示要淘汰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程序员。
除了技术岗位,客服、原画师等职业也首当其冲。全球最大的分期购物公司 Klarna 早在 2023 年就开始与 OpenAI 合作,创建智能客服。截至 2024 年初,其全球 23 个市场中,三分之二的客户服务已由机器人接管,工作量相当于 700 名全职员工。受此影响,Klarna 不仅冻结招聘,还计划大幅缩减员工人数。在游戏行业,ControlNet 等 AI 绘画软件的出现,使得很多游戏公司将原画师手绘工作交给 AI,导致近一个月内不少原画师被裁。

那些被 AI 替代的人,他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失去工作意味着失去经济来源,房贷、车贷、生活开销等压力接踵而至。他们中的许多人年龄偏大,重新学习新技能、适应新工作的难度极大。而且,由于被贴上了 “被 AI 抛弃” 的标签,在就业市场上往往遭受歧视,即使有一些岗位空缺,企业也更倾向于招聘年轻、掌握新技术的求职者。
这些被 AI 抛弃的人,不仅在经济上陷入困境,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会产生自我怀疑,觉得自己被时代所淘汰,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恐惧。然而,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却少之又少。公众的目光更多地聚焦在 AI 技术的突破和应用上,媒体也热衷于报道 AI 带来的各种便利和创新,而这些被 AI 抛弃的人的故事,却很少被提及。

AI 的发展无疑是科技进步的体现,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也为企业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那些被 AI 抛弃的人。一个文明的社会,应该在享受技术带来的红利时,思考如何照顾社会的 “弱者”,为他们提供再培训、再就业的机会,让他们也能在时代的浪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让整个社会在技术变革中保持体面与尊严。

DeepSeek 的爆火只是 AI 发展的一个缩影,而被 AI 抛弃的人所面临的困境,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社会问题。只有当我们在关注 AI 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关心那些受到负面影响的人群,才能实现科技与人文的和谐发展,让 AI 真正造福于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