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073】郑杀申侯以悦齐,没办法,谁来打我谁就是我大哥

春秋史话 2025-04-05 19:50:41

申出是楚国大夫,虽然贪婪无度,但是颇有能力,得到楚文王重用。

楚文王将死,给了申出一块玉璧,叮嘱道:你太贪心,总是不择手段谋私利。我死后,没人罩着,他们肯定要弄你。速速离开,去别的国家。

申出前往郑国,又受到郑厉公的宠信,可见这家伙还是很有一套。

郑厉公死后,郑文公一开始也是非常赏识申出,封为大夫,授予外交、军事方面的重要官职。

我们都知道,大夫一般都被称为伯,申出应该叫做申伯,为何史籍记载为申侯呢?

郑文公最后为何要杀掉申侯,来取悦齐桓公,这事要从召陵之盟说起。

蔡姬荡舟改嫁,导致齐桓公纠集八国侵蔡伐楚,楚使屈完虽然态度强硬,还是承认了齐国建立的新秩序与霸主地位,双方盟于召陵。

联军退兵,原路线经过郑国与陈国,两国自然要搞点仪式,招待犒劳凯旋之师,并供应粮草。

陈侯希望减轻本国负担,陈国大夫辕涛涂跑去建议齐桓公,联军不要直接北上,绕道向东,对东夷一些方国彰显武力。

申出识破陈国节约粮食的小心思,向齐桓公指出问题:大军外出数月,士卒疲惫且粮草不济,再往东行,存在较大的风险。

“东道之谋”没有成功,陈国未能省钱,辕涛涂还因为误导联军行动的罪名被抓了起来。

齐师过郑时,齐桓公强令郑文公把虎牢赐予申出,以示表彰。其真实目的是要割裂郑国,让一个亲齐的外人来控制郑国的险要地区。

申出受伯长之封,地位相当于诸侯,故而史官称其为申侯。

然而申出拥有采邑之后,一方面开始筑城,一方面并不真的亲齐,而是心系祖国,多次建议郑文公背齐附楚。

郑国本来就无险可守,虎牢多么重要不言而喻,申出却在那里搞城防,企图据为己有。

这般操作,和伸手去掐郑文公的脖子没有区别,郑文公肯定不想申出多活一秒。

同时,郑国迫于楚国的军事打击,不得不背弃与齐国的盟约,重新站队又让齐桓公很不爽,他必须出兵收拾不忠的小弟。

前653年,齐伐郑,国危矣。

郑国别无选择,召申侯,以“无故筑城,过百雉”的理由,弄死了他。

郑人将申出的首级献于齐桓公,并请罪。都是这货唆使我们投靠楚国,现在把他宰了,让老大您消消气。

有人背锅,还拿回虎牢地区实控权,化解了这次危机。

郑又附齐。此后,郑国极其痛苦地在南北两大势力的夹缝中求生存,左右摇摆,谁来打我,谁便是我大哥。

在生存面前,郑国放下体面与尊严,硬生生熬了几百年,直到战国初才灭亡,作为中小国已经很不容易。

今天的世界格局,类似于春秋中期的晋楚争霸阶段。

中美博弈,诸多小国裹挟其中,他们同样会摇摆不定,哪边给的压力大,就暂时服从于哪边。

小国无外交,无主权,不可简单地用忠不忠诚来定位他们。

春秋战国形势的复杂程度,并不亚于今日,对于我们来说,那是一个两千多年前就玩过的副本。

随着硬实力的不断提升,必然是笑到最后的赢家。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