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装江苏系列之:一对“分家兄弟”的江湖恩怨

有水手的大副 2025-02-20 22:14:52

在江苏这片“散装大省”里,十三个地级市宛如“十三太保”,个个身怀绝技,谁也不服谁。而扬州与泰州这对“分家兄弟”,更是将这种“塑料兄弟情”演绎得淋漓尽致——表面上客客气气,背地里互怼互嘲,连网友都忍不住调侃:“扬泰分家,分的是地盘,分不开的是相爱相杀的DNA。”

大哥扬州与小弟泰州的“前世今生”: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是唐诗宋词里的“顶流网红”。李白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让这座运河名城成了文人墨客的“打卡圣地”。盐商的银子、大运河的漕运、瘦西湖的月色,扬州人谈起历史,恨不得把“祖上阔过”四个字刻在脑门上。而泰州呢?在扬州这位“大哥”眼里,过去不过是自家后院的小弟,甚至可以称晚辈——毕竟,从秦朝设海陵县到1996年分家前,泰州大部分时间都归扬州“管饭”。

但小弟也有逆袭的野心。泰州人总爱念叨:“我们可是‘国泰民安’的正牌‘泰’字辈!”(泰州之名取自“国泰民安”)。更让泰州不服的是,明明自己历史上也曾是“地级市待遇”(南唐时期升为泰州府),凭啥到了近现代还得给扬州当“跟班”?于是,1996年那场“分家大戏”,成了泰州人心中“独立宣言”的起点——国务院一纸文件,泰州带着泰兴、靖江、姜堰、兴化四个小弟自立门户,从此与扬州平起平坐,成了江湖十三太保之一保。江湖恩怨就此纷起。

分家容易分心难。泰州刚“单飞”,就干了件让大哥扬州小弟泰兴血压飙升的事——成立高港区,顺手把泰兴的口岸、刁铺等五个镇划入自家版图。泰兴人瞬间炸锅:“我们可是‘泰’字头的亲兄弟,凭啥割我们的肉?”从此,泰兴贴吧里“割地仇人”“下河宝儿”(嘲讽泰州人)的骂战经久不息,甚至衍生出“泰兴人眼中的泰州”系列表情包,堪称江苏版“地域黑”教科书。

扬州这边也没闲着。看着泰州城建被网友调侃为“加强版县城”,扬州人微微一笑:“我们瘦西湖边喝早茶的时候,泰州还在纠结万达广场啥时能开业呢!”(泰州商业曾十年靠一家万达撑场,直到万象城开业才勉强“脱贫”)。更绝的是“环泰州高铁”的梗——泰州人望眼欲穿等高铁,周边城市却已“高铁成环”,网友戏称:“泰州不是没有高铁,而是成了高铁的圆心!”。这成为泰州人心中久久挥不去的“伤痕”。

若论“相爱相杀”,扬泰两地的较量早已渗透到生活的毛细血管。扬州人吃早茶讲究“皮包水”(灌汤包配茶),泰州人偏要加一句:“我们的蟹黄汤包能插吸管喝,你们的只能咬破喷一脸!”。扬州人炫耀“三把刀”(厨刀、理发刀、修脚刀)的精致,泰州人反手甩出“溱潼会船”的豪迈:“你们文人酸溜溜,我们渔民赛龙舟!”

就连历史名人都常常被拉来“PK”。扬州搬出李白、杜牧、乾隆下江南的“顶流IP”,泰州则祭出施耐庵(兴化人,现属泰州)、梅兰芳(泰州籍)的“文化王牌”:“你们有‘烟花三月’,我们有‘水浒传’和京剧,谁还没点文化底蕴了?”。

说到底,扬泰的互怼不过是江苏“十三太保”内卷的缩影。扬州人嫌弃泰州人“穷横”,泰州人吐槽扬州人“倚老卖老”,但面对外地人时,两地又会瞬间统一战线:“我们扬泰一家亲!苏北?不存在的,我们叫苏中!”(苏中一词在十三太保语境中,很奇怪的存在,苏南苏北其他十个太保基本不认可这种划分)。

如今的扬州与泰州,像极了一对分家后较劲的兄弟——一个守着运河遗产继续“诗与远方”,一个靠着医药、造船产业闷声发财。有人总结得精辟:“扬州是穿着长衫的文化人,泰州是撸起袖子的实干家,谁也看不惯谁,但谁也离不开谁。”毕竟,没有泰州的“叛逆”,扬州怎会懂得“长江后浪推前浪”?没有扬州的“古典美”,泰州又如何凸显“新锐范”?

这场“散装大戏”里,没有输赢,只有一群“戏精”的网友,在互怼中成长,在较劲中相爱相杀——毕竟,江苏的江湖,少了谁都不够热闹。

2 阅读:1052
评论列表
  • 2025-02-21 06:25

    苏州吃独食,省内名声不佳。比如,取消联络线卡南通交通,不让南通接入南沿江,以致南通去南京南很不方便,无奈南通辟公交专线送客流到张家港站坐高铁

  • 2025-02-21 12:52

    郑板桥的棺材板顶得山响:老子还是不是扬州八怪?

有水手的大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