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说“弯道超车”了!3个坏消息传来,“中国芯”还有机会吗?

黄毅来聊 2023-09-12 15:41:54

中国芯片稳步发展,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制裁变得更加严厉。不仅美国,还有荷兰和日本纷纷采取了制裁措施,这三道障碍如同三座山峰阻挡在中国前进的道路上。面对这些挑战,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之路将遇到怎样的考验,值得我们深思。

第一:OPPO 关闭自研芯片公司哲库

近日,OPPO宣布关闭其自研芯片公司哲库。哲库成立于2019年,主要从事智能手机应用处理器(AP)和影像专用NPU芯片的研发工作。在过去的几年中,OPPO也相继推出了自家研发的影像NPU芯片MariSilicon X和旗舰级蓝牙音频SoC芯片MariSilicon Y,并成功应用于多款旗舰手机上。

然而就在今年的5月12日上午,OPPO公司宣布终止自研芯片的研发工作。这一决定可能是公司在战略层面上的调整,以便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行业竞争。

第二:中芯国际下线14nm 工艺晶圆代工解决方案

上海微电子和中芯国际已经下线了14nm工艺晶圆代工解决方案。中芯国际是中国最大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之一,也是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厂。在2018年末,中芯国际宣布开始量产14nm FinFET工艺,并为华为海思提供14nm工艺代工服务。然而,在2020年9月15日之后,中芯国际受到了美国的芯片制裁,导致无法获得14nm工艺所需的设备和材料供应,严重影响了14nm工艺的生产能力。目前,中芯国际已停止接收新的14nm订单,将逐步履行现有订单。

这一情况对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确实带来了一定挑战,特别是在14nm工艺上受到限制。

第三:阿里巴巴宣布放弃自动驾驶技术研发

近期,阿里巴巴旗下的达摩院宣布放弃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并将相关团队并入菜鸟网络。这一决定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考虑到马云曾投资了1000亿用于成立阿里达摩院,并致力于研发前沿技术。阿里达摩院在半导体芯片和云计算等领域取得了全球领先地位,但选择退出自动驾驶技术领域,与谷歌和亚马逊等美国公司坚持研发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这意味着未来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我们可能面临着竞争上的困境。

荷兰与中国之间在芯片产业领域存在对抗的背后,可以归结为几个主要原因。

第一:荷兰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技术和创新中心,拥有先进的芯片制造技术和专业人才。荷兰的芯片产业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并在一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然而,中国在近年来也大力推动芯片产业的发展,并计划成为全球芯片制造业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这引发了荷兰与中国之间在芯片产业上的竞争。

第二:芯片在现代经济和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芯片是现代电子设备的核心组件,广泛应用于电脑、手机、通信设备、汽车等各个领域。掌握芯片技术和产业链的控制权对于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和安全战略至关重要。荷兰可能担心中国在芯片领域的崛起可能对自身的竞争地位和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第三:荷兰与中国之间的芯片产业对抗也涉及到知识产权和技术转让等问题。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通过技术引进和合作,获得了一定的芯片制造和设计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努力提升自身实力。然而,一些国家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让存在担忧,认为中国在获取技术的过程中存在不正当手段和不平等交易的情况。

荷兰与中国之间在芯片产业领域的对抗背后涉及到技术竞争、国家安全和知识产权等多个问题。这是一个复杂和敏感的领域,需要各方通过合作与对话来解决分歧和提升合作水平。

在猎杀中国芯片产业的行动中,日本似乎比其他国家更加积极。回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曾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半导体产业。然而,作为美国的盟友,日本如何能超越美国的影响力呢?

正是因为美国的支持,台积电和三星等公司得以发展壮大,而日本曾经辉煌的半导体产业如今只能苟延残喘。

尽管如此,日本仍在半导体产业的上游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并掌握了许多关键技术,这一直以来都是日本的绝活。

最近,日本与美国和荷兰联手宣布将23种重要半导体制造设备列入出口管制,包括DUV光刻机、感光胶、化学机械抛光设备、离子注入设备、气相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热氧化设备、外延设备、磁控溅射设备、离子束刻蚀设备、低介电常数材料以及各种高纯度稀有气体。

从这份清单中可以看出,日本对出口限制不仅仅包括设备,还包括各种原材料。

尽管日本声称这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并非针对任何特定国家,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只是一种假设。日本实际上只是美国的走狗,这一行动完全是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有针对性打击。

“中国芯”的崛起本身就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奋斗。这就需要我们在技术、资金和政策等多个方面连续不断加强和创新。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出,半导体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困难与挑战,并对于此事持续进行自我反思探索。

唯有在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中国芯”的弯道超车,连续不断使用技术和市场的“加速器”,最终实现半导体产业的更加稳健和持续发展。

0 阅读:125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