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考文献
1. 《中医内科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主编:王永炎,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
2. 《伤寒论》(东汉·张仲景著,中华书局,2015年版)
3. 《脾胃论》(金代·李东垣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版)
你有没有发现,身边总有那么几个“老疲惫”——早晨起床跟打了三架似的,没精神;上午工作一个小时,就开始腰酸背痛;下午犯困,晚上熬夜,白天补觉,恶性循环;

关键是,排便还不顺,要么便秘三天,要么一天几次拉稀——活脱脱一副“脾气亏虚”的模样。
你说这事儿吧,严重吗?倒也不至于直接进医院,但长年累月地拖着,小毛病就能酿成大问题。
脾气亏虚,不是单纯的“脾脏”有问题,而是整个消化吸收系统都在拉警报,运化无力,气血生化不足,最终导致人没精神、吃不香、睡不稳、拉不畅。
中医里有句话叫“脾虚生百病”,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让无数人痛苦不堪的“脾气亏虚”,以及张仲景留下的两道“神仙方子”——四君子汤和补中益气汤,看看它们是如何帮助调理身体,让你重拾精气神的。
“脾气亏虚”到底是个啥?
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负责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气血,供给全身。如果脾气亏虚,运化无力,人体的“后勤供应”就会出问题,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
· 吃啥都不香:饭量变小,吃一点就撑,甚至闻到油腻的东西就反胃。
· 能量供应不足:整天无精打采,稍微动一下就觉得累,连躺着都能累。
· 排便不稳定:有时候便秘,有时候腹泻,或者大便不成形,拉完还是觉得不干净。
· 湿气重,容易胖:脾虚生湿,水液代谢变差,胖得不均匀,尤其是肚子大、下肢浮肿。
· 脸色蜡黄,无血色:脾主生血,脾虚的人血气不足,脸色自然不会红润。
最要命的是,脾气亏虚的人,往往还爱拖。你跟他说:“你这状态不对啊,赶紧调理。”

他摆摆手:“嗨,睡一觉就好了。”结果一觉睡醒,还是老样子,甚至更累了……
“熬夜+外卖+久坐”,你是在跟自己脾胃作对!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简直就是“脾气亏虚”的温床。
吃的,是外卖、奶茶、炸鸡,油腻重口味;睡的,是凌晨两点的手机屏幕,熬夜成习惯;动的,是手指划手机,屁股不离椅子,一坐一天。
你以为这叫“享受生活”?其实是提前透支健康,给自己挖坑!

熬夜,直接伤脾阳,消化功能下降,吃进去的食物难以转化为有用的气血;高油高糖饮食,加重脾胃负担,湿气横行,最终导致“胖而虚”;久坐不动,脾胃蠕动减慢,消化变差,便秘问题越来越严重。
你以为自己“年轻就是本钱”?但现实是,你的脾胃已经开始“申请退休”了!
两道经方,拯救你的脾气亏虚!1.四君子汤:脾气亏虚的“补气四大天王”四君子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治疗脾气亏虚的基础方子,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堪称“补气四大天王”:

· 人参——大补元气,增强体质,帮助恢复精神。
· 白术——健脾燥湿,让脾胃运化更顺畅。
· 茯苓——祛湿利水,改善因脾虚导致的浮肿、湿气重。
· 甘草——调和诸药,保护胃气,让补气更温和。
适合这样的人群:
· 总是觉得累,干点活就喘。
· 饭量小,吃一点就饱。

· 大便时干时稀,排便无规律。
· 冬天手脚冰凉,夏天湿气重。
但如果你的症状已经发展到“提不起精神、气短懒言”这一阶段,那就需要换个更强大的方子——补中益气汤!
2.补中益气汤:让你“气冲云霄”的神仙方子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是金代名医李东垣的代表作。
它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入了黄芪、当归、升麻、柴胡等补气升阳的药材,专门针对“气虚下陷”的情况。
· 黄芪——补气升阳,增强免疫力,提升精气神。

· 当归——养血活血,改善面色苍白、贫血问题。
· 升麻、柴胡——“扶阳升举”,让下陷的脾气重新“站起来”!
适合这样的人群:
· 经常感觉头晕眼花,站起来容易眩晕。
· 说话没力气,声音低沉,懒得开口。
· 胃下垂、子宫下垂、内脏下垂等问题。
· 长期腹泻,大便黏腻不成形。

补中益气汤补气,还能“升阳”,让你的身体重新焕发活力,摆脱那种“提不起劲”的状态。
调养脾胃,除了吃药,还得靠自己!光靠喝中药是不够的,日常生活习惯更重要!以下几点,必须牢记:
1. 少吃寒凉生冷的食物,尤其是冰镇饮料、生冷水果,脾胃最怕寒。
2. 饮食要清淡,少油少糖,避免湿气加重。
3. 规律作息,早睡早起,熬夜是脾气亏虚的最大元凶。
4. 适量运动,促进脾胃运化,饭后散步是个好习惯。

5. 保持心情愉悦,少生气少焦虑,情绪伤脾,别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脾胃好,人不老!别等到身体“罢工”了才想起来调理,趁早行动,才能真正摆脱“老疲惫”,找回巅峰状态!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