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李大爷最近逢人就说:“再过几年,我们这些老家伙怕是下不了地喽!
到时候,谁来种田,真得好好想想!
” 这话听着刺耳,却实实在在戳中了咱农村的痛点。
老农一句话,扎心了!
还记得小时候,田埂上、稻田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
家家户户为了那几亩地,起早贪黑,辛勤劳作。
可现在呢?
村里青壮年都跑城里打工去了,留下的,除了我们这些老胳膊老腿,就是一些孩子。
看着田地渐渐荒芜,心里真不是滋味。
你说,这地谁来种?
年轻人不愿种,我们老了干不动,难不成要让它长满野草?
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粮食安全,可关系到咱们每个人!
年轻人,为啥不种地?
我那侄子,大学毕业后,一开始也想回家搞点“新农业”,但没过两年就灰溜溜地回城里去了。
为啥?
他说:“叔,种地是真苦,一年到头,风吹日晒,收入还不稳定。
现在谁还愿意受这罪?
”
想想也是,现在的年轻人,谁没读过几年书?
谁不想过体面、轻松的生活?
种地,在他们眼里,就是“没出息”的代名词。
更何况,现在种地成本也高啊!
种子、化肥、农药,啥都涨价,一年下来,刨去成本,也挣不了几个钱。
再加上现在农村娶媳妇也难,没房没车,谁愿意跟你到农村受苦?
老王叔:土地谁来守?
村里的老王叔,今年都快七十了,还在地里忙活。
他常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不能丢!
” 可他身体越来越差,有时下地干活,都得拄着拐杖。
有一次,我问他:“王叔,您都这把年纪了,咋还这么拼?
” 他叹了口气,说:“不种地,吃啥?
再说,这土地,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总不能在我手里荒废了吧?
”
听着这话,我心里五味杂陈。
老一辈农民,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守着土地,就像守着自己的家园。
可是,他们又能守多久呢?
农村出路,在哪儿?
我一直在思考,农村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怎样才能让年轻人愿意回到农村,把土地重新耕种起来?
得让农民有钱挣!
提高农产品价格,让种地不再是一件“亏本”的买卖。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保障农民的收入。
得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修好道路,搞好卫生,让农村的生活不再那么艰苦。
再者,得发展农村教育!
培养新型农民,让他们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得改变人们对农村的偏见!
让社会重新认识到农业的重要性,让农民也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一个年轻人回到农村,利用互联网技术,把家乡的农产品卖到了全国各地,收入翻了好几倍。
这让我看到了希望。
其实,农村并不是没有发展潜力,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挖掘。
只要我们转变观念,勇于创新,就一定能找到适合农村发展的道路。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中国人的根就在农村。
只有农村发展起来了,我们的国家才能真正强大。
当然,我知道,要改变农村的现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
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也许有一天,当城市里的人们厌倦了喧嚣,会重新回到宁静的乡村,呼吸新鲜空气,品尝绿色食品。
那时候,农村将不再是“落后”的代名词,而是人们向往的家园。
土地流转集中种植是一条路,人均土地太少,即使种地也赚不到足够的生活费。原来的农业机械一部分不让用了,更新没钱,不出门打工土地也只能是撂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