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渔网“奔赴”俄乌战场:小物件的大作用

沐沐熬夜 2025-04-08 17:26:20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以西的一座小镇上,住着 53 岁的园丁卡尔·富特鲁普。平日里,他的生活就是割草、驾驶拖拉机,日子平淡而宁静。然而,2022 年俄乌冲突的爆发,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没有军事训练的他,没有像一些人那样奔赴乌克兰战场,而是在丹麦国内积极为乌克兰军队搜集物资。

2024 年年底,前线传来一个特殊需求:乌克兰军队急需又大又结实的渔网,打算将其披在防御工事和战车上,当作抵挡无人机的最后一道防线。“他们说,网子越多越好,没有这物资,其他捐赠都没啥意义。”富特鲁普说道。

于是,富特鲁普通过社交媒体,联系上了日德兰半岛一个小渔村的居民,那里正好有 450 吨闲置渔网。这些由直径 4 毫米尼龙纤维制成的渔网,以前用于深海捕鱼,如今被连夜运往战火纷飞的前线。富特鲁普四处奔走,共搜罗了 900 余吨渔网,打算全部送往乌克兰。这些渔网大多是在英国和丹麦渔业冲突后停用的。

随着无人机在战场上的主导地位日益凸显,无人机防御网成了重要物资。“它们真的很管用。大多数无人机还是螺旋桨驱动,很容易被网缠住。”乌克兰国民警卫队某独立炮兵旅的勤务人员米哈伊洛·阿尔达辛说道。他的部队在波克罗夫斯克附近作战时,使用的防御网就来自丹麦。

渔网虽不是首次出现在战场,但以前多用于伪装。如今,各方意识到它是对抗无人机的理想选择,相关创意不断涌现。特别是俄罗斯投入难以干扰的光纤制导无人机后,被动防御愈发重要。在乌克兰,不少部队在补给线沿途的树上挂上防御网,很多阵地被网完全笼罩。

欧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费德里科·博尔萨里指出,俄军也用“蚊帐”覆盖道路,保护物流体系免遭乌军无人机袭扰。在装甲部队,士兵将防御网与战车四周的金属支架组合,防止携带爆炸物的无人机直接撞上车体。这一系列举措使防御网需求量激增。

在丹麦,富特鲁普几个月内跑遍渔村和港口,又收集到 600 多吨渔网准备运往乌克兰。这些民间物资虽免费,但运输成本高昂。以每辆卡车运 20 吨、每次路费 3000 欧元算,600 多吨渔网物流成本近 10 万欧元,对民间机构和志愿者来说不是小数目。丹麦右翼反对党自由联盟国会议员卡斯滕·巴赫表示,丹麦是全球第五大渔业产品出口国,渔业贡献约 0.75%的 GDP,“渔网对渔民是重大投资,很多人不愿捐”。但考虑到丹麦环保法律规定丢弃和回收渔网要付高额费用,把闲置渔网送去乌克兰两全其美。

瑞典非政府组织 Operation Change 负责人伯纳德·克里斯滕森注意到邻国动向,常驻乌克兰帮乌军采购防御设备。他说,一个旅级作战单位需 50 吨至 80 吨防御网,因黑海通道被封锁,只能陆路运输。

一位匿名乌克兰指挥官称,他所在部队每月需 3 辆卡车渔网,运送给养的车辆在渔网“隧道”中行驶躲避无人机袭击,即便有民间捐赠,防御网仍供不应求。

在俄乌冲突巨大需求下,丹麦闲置渔网所剩无几。作为北约新成员,瑞典今后或发挥更大作用。克里斯滕森将目光转向瑞典沿海地区,希望获得更多渔网。富特鲁普则争取政府补贴至少一半运费,称只要乌克兰需要渔网,就会一直供货。

华盛顿智囊机构 Defense Priorities 的军事分析师詹妮弗·卡瓦纳表示,美国军事和政治领导人一直追求先进武器和系统,但乌克兰战事表明,低技术和廉价替代方案有时也能奏效。向先进平台投资数十亿美元,可能被较弱对手击败,只因对手防御成本更低。我们应花更多时间探索不那么先进的选项,而非一味追求复杂定制设计。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