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时期,男耕女织是一种极具代表性的家庭形态。
那个时候,女性由于体力等诸多因素,脱离了男性,几乎很难生存下去,因此女孩子一旦到了适婚年龄,都会急着将自己嫁出去。
然而,随着社会形态的转变,大部分人即便不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也能生活的很好,作为女性也拥有了独立生存的能力,不需要继续依赖男性。
正因为如此,女性的择偶标准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至于很多适龄男性都找不到对象,尤其是农村地区,这一现象更为明显。

众所周知,现如今女性往往更倾向走出农村地区,到更好的地方发展。
而且,她们想要走出农村,相较而言也更为简单,只要找一个外地的对象即可。
可是作为一名男性,若是想要从大山里走出去,大多数人都需要倾注三代人的努力,掏空两代人积蓄的同时,还需要自己背负巨额的债务。
当然,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还是佼佼者,如果三代人都发展的不好,别说搬去城里,遇到急事时,可能连三五万块钱都拿不出来。

面对这样的家庭情况,作为家庭中的一员也深感无力,又怎能让一个与这个家庭无亲无故的女孩接受?
那么,这些现状都是因为家庭成员不努力造成的吗?
其实,真相并非如此,以我身边为例,老一辈的人几乎每天都早出晚归,似乎永远都有忙不完的活,若是不下雨,甚至可以做到全年无休。
然而,他们忙碌一年时间,收入却低的可怜,即便将所有的农产品都卖出去,顶多也就一万多块钱。
而且,这还不是一个人的收入,而是一家三四口人辛苦劳作的结果,整体算下来一年时间,一个人最只能挣2000到3000块钱。

生在这样的家庭,别说买房子、给彩礼,即便给姑娘购买三金都费劲,又有何底气去谈对象。
而且,现在很多地方的彩礼大都是10万起步,部分地区更是高达50万,以至于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有些农村青年,基本上二十三四岁就开始相亲,可是到了三十多岁依然单身。
由于找不到初婚女子,很多人都将二婚女当成了香饽饽,然而,相较于初婚,二婚女的条件反而更为苛刻,单身青年即便有心,也无能为力。

除了家庭情况,适婚男女数量不均衡、年轻人工作忙;社交圈子小,也是他们结婚难的主要问题。
可是,这些问题基本无解,几乎很难改变现状,除非实现大同社会,让所有人拥有的东西都一样多,然而,想要实现财富平均,又谈何容易?

面对这样的局面,很多农村青年几乎都很消极,没了找对象的心思,认为凭借平平无奇的自己,几乎很难打动如今的女生。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时候,结婚与彩礼、房车无关,往往那些看起来一无所有“精神小伙”更加容易结婚,甚至对象一个接着一个换,反而那些本本分分拼搏的年轻人更难找到对象。
因此,在我看来,年轻人与其自我怀疑,不如大胆一点,或许只需一次的主动,就能换来意想不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