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砸515亿!运营商想靠这招“翻身”?

南斗星君 2025-04-27 16:35:22

2024年,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合计投入515.65亿元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35%,研发人员达12.58万,占比达12.9%。

这一超五百亿的投入规模甚至超过部分互联网巨头,这几年运营商“重金押注”科技赛道,力求实现从传统通信巨头向科技创新型服务企业的战略转型,他们的“算盘”究竟是什么?

过去,运营商靠“语音、短信、流量”三驾马车躺着赚钱;如今,传统业务增长乏力,新兴业务崛起,倒逼运营商必须转型。

515亿运营商向科技型企业转型的“入场券”

传统业务失速,倒逼研发突围。据工信部数据,截至今年3月末,四大运营商移动电话用户总规模达18亿,比上年末净增994.5万户。

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达10.68亿户,占比近六成。传统通信业务早已触及“天花板”,因此,打造以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业务为代表的“第二增长曲线”,不仅仅是转型方向,更是一场不得不打的“科技军备赛”。

而这场战斗的核心便是技术和人才。为此,三大运营商纷纷重金“押注”,面对全球AI人才竞争,中国联通表示对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支持基于市场对标采用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实行契约化管理、差异化兑现,上不封顶,对所需工资总额予以单列,表现出其对高科技人才的渴望。

截至2024年底,中国联通研发人员总数为2.36万人,约占总员工的9.8%。

作为通信行业的“老大哥”,为吸引更多高科技人才,电信一把手表示要为各类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平台,并赋予其自主权,让人才说了算。

以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TeleAI)为例,TeleAI的研发人员占比超八成,其中一半以上来自985或双一流高校,是一支由领军科学家领衔、青年科学家担纲、科研新生代引领创新的国际化、年轻化、成体系的人才队伍。

截至2024年底,中国电信科研人员同比增加3.78个百分点,约为4.32万人。

中国移动依旧是三大运营商里最舍得花钱的。其2024年研发费用达282亿元,研发费用占比主营业务收入为3.2%。

今年将持续加大对科创人员的激励力度,实施战新任务团队人工成本直达、单列管理,“一人一议”确定高端、高潜人员薪酬水平,加大科研“特区”激励支持力度,丰富中长期激励形式,激发科技人员动力活力。

2024年,三大运营商在职员工总数为97.37万人。

其中,中国移动增加3575人,电信在职员工减少865人,中国联通减少2274人。而研发人员方面,中国移动增加1.24万人,中国电信增加1.04万人,中国联通增加2420人。

目前,全球科技型企业都在抢AI人才,运营商的终极目标也是成为科技创新型企业,这一场“科技军备竞赛”确实是一场不得不打的“翻身仗”。

研发投入背后的隐忧与风险

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赛道上,运营商确实手握网络、算力、数据等“王牌”资源,但技术和产品的竞争力依旧不如互联网大厂。比如在项目审理执行落地方面,一个项目常常需经多层审批,从立项到落地耗时长,很容易便错失市场窗口期。

在近几年运营商引以为傲的政企赛道,虽然业绩报告十分亮眼,但核心的产品和服务都是“集成”来的,运营商更像是“包工头”,虽然拿大头,但需要分出去的也不少,缺乏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一直是运营商政企赛道上最明显的“短板”。

因此,运营商的研发投入不是“为了研发而研发”,而是要解决“管道化”生存危机。

三大运营商狂砸515亿搞研发,打的不是“算盘”,而是“命盘”。当传统通信业务增长见顶,当互联网巨头和设备商挤压生存空间,运营商唯有通过科技转型,才能在数字化浪潮中找到新的增长极。

0 阅读:1

南斗星君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