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耕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到服务乡村振兴,从指导学生斩获国家级竞赛奖项到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武汉文理学院教师刘炫用心诠释了高校教育者的使命。

刘炫是电子商务专业骨干教师,他主持完成2项省级课题、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获批《市场营销学》省级一流课程,发表论文12篇,出版教材一部。不过,刘炫更专注的是教学模式的突破。“知识若不能转化为能力,便是纸上谈兵。”刘炫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实战中掌握数字营销等技能,学生实践能力显著提升。此外,他还将信息技术、数字媒体与电商课程结合,构建多元化知识体系。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中,学生不仅学习数据分析,还需掌握平台搭建与营销推广等,这种“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未出校门便具备行业竞争力。
去年,刘炫指导的学生刘璐瑶、谭小倩斩获“2024‘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全国三等奖。备赛期间,从网页设计的代码优化,到小程序的功能实现,再到短视频剪辑的创意表达,他制定详细训练计划,全程跟踪指导。“整个比赛过程充满了艰难与挑战,从最初的创意构想到方案的逐步完善,直至最终的成果展现,无不凝聚着老师及其团队的智慧与汗水。这份荣誉,更加坚定了我们在学业道路上继续前进的决心。”两位学生回忆。
“竞赛不仅是技能比拼,更是毅力与协作的试炼场。”刘炫说。近些年,他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竞赛奖6项、省级奖27项,印证了“以赛促学”的显著成效。
刘炫多次深入基层,将专业技能、信息技术融入社会服务,探索出了一条“数字技术+社会服务”的创新之路。2023年,刘炫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深入蔡甸区黄龙村开展调研工作,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并结合自身信息技术专长,为黄龙村的数字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建议。他带领学生开发“古建筑文化科普小程序”,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公众普及古建筑知识,激发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学生感慨:“原来冰冷的代码也能唤醒文化记忆!”这种创新模式,让传统文化在更多群体中焕发新生。
“学校的支持是团队前行的底气。”武汉文理学院投入专项资金开发“数字化智能营销实践教学平台”,集成在线学习、实时互动、数据分析等功能,学生可在平台完成SEO优化、社交媒体运营、数据分析等任务。此外,学校邀请专家团队指导课程设计,确保教学与行业前沿同步。
近年来,学校教师指导学生多次获得创新创业类大赛的国家级和省级奖项。刘炫表示:“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推广经验的起点。我们期待将创新创业模式辐射更广,让更多人受益。”
从课堂到乡村,从竞赛场到文化传承一线,刘炫始终践行“教育者”与“社会服务者”的双重使命。在他身上,我们看见一位教师对教学创新的执着、对学子成长的倾注,更看见高等教育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的鲜活样本。正如他所言:“教育是点燃火种,而非填满容器。当学生能用所学解决真实问题,便是教育者最大的欣慰。”(中国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