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艳照门”过去一年了,人们已经渐渐淡忘。但陈冠希一年后,在加大拿接受采访时的一句话,又把张柏芝激怒了。
张柏芝站出来,痛斥陈冠希,一时间媒体大悦,因为张柏芝为“艳照门”加文字注解了。张柏芝的痛说,顿时让人们深入到一个人物与角色的内心,透视到了她的波澜壮阔的情感大潮。
看到张柏芝绘声绘色地描写自己在出现了艳照门事件之后,“手无搏鸡之力”,抱不起她的孩子;在人面前如何承受巨大的压力,内心是如何的痛苦,对孩子是如何的忏悔。一年来,张柏芝对自己内心的隐藏,也许是正确的,但现在她全盘倾倒出来了,反而觉得她没有照片上的那个女子大胆,那么天不怕地不怕,原来她的心理也是如此的脆弱。
这就是心理描写由她自我供诉出来之后,导致她的透明与一览无余。
其实人是需要隐藏一下自己,包括自己的激动,自己的脆弱。孔子大概说过一句话:太熟悉的人,能保持良好关系,鲜矣。当张柏芝称陈冠希为“先生”的时候,人们听到这“先生”一词的恩断义绝。而“艳照门”事件却告诉人们,这个“先生”却有一刻成为她最亲密的最不设防的最互惠的人。
从相互感受彼此的点点滴滴,到形同路人,直到恨之入骨,“艳照门”走到那一刻,或许不再是那些照片的露骨令人们触目惊心,而是一个“情”字的岌岌可危。当年的分手,远不是因为什么感情不合的原因,因为“艳照门”告诉我们,里面的男女主角,需要的是激情;今日的怨恨,也不是因为当年恩断义绝之后导致的伤害,而且因为他们那段隐秘的关系,借助于现代照相设备而得以披露。
也就是说,今日的“冷眼”与“反目”,恰恰是由“热情”与“放纵”导致的。
情到深处,可以无所不为,但这种互为的敞开,却形成了各自的软肋。一旦这种软肋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那份情深与敞开,便成了一种灾难。这是情的悲哀。因为熟悉而仇恨,因为开诚布公,而最终形同陌人。这就是情的可怕。“艳照门”走到今天,却让我们看到,情欲与情之间的悲惨转换。
只有一种难堪,一种无处发泄的怨恨萦绕心头,想怪谁?却是当时又是双方自愿的。张柏芝过去一年里没有站出来,指责陈冠希,就是因为她没有发泄的借口。但一年后的陈冠希终于露出了自己的一个破绽。这就是陈冠希在加拿大法庭上的语重心长。他口口声声地希望,希望艳照门里的“女受害人赶快站起来,要有健康生活”。
看到陈冠希说的这几句话,就觉得怪怪的,甚至替那些女明星感到一种酸酸的。其怪味在哪里?一是这句话暗示了那些涉事的女明星已经倒下了。陈冠希讲“女受害人赶快站起来”,那潜台词不是说,这些女明星已经被击倒了么?
其实他也许讲的是事实,但是女明星们在这之前作为应对的办法,都是佯装不知,不作回应,依然故我。特别是张柏芝,一直继续着自己的活动,在艳照门事件爆发的那一阵时间内,她还继续出入片场。她身边的同事,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淡化这起事件的影响。但是陈冠希却在这里振臂高呼,高喊着女受害人“站起来”,女明星们其实心理已经崩溃了,但不能说出来,必须假装没有受伤害,自己能够撑着,至少张柏芝在之前给人的是这样一种印象。
然而,陈冠希却很不自觉、很不识趣地道出了女星的真相,你这不是更赤裸地撕开了女受害人的力求淡化、自我疗伤的画皮么?所以,张柏芝痛骂道:“最伤害我的不是传媒,最伤害我的是你(陈冠希),受够是受够你。”陈冠希就像那个“皇帝的新衣”中的小孩,你明明看到了女明星已经受到伤害了,但你不能说,你一说皇帝光了屁股,你让皇帝的脸往哪儿搁?同理,张柏芝的心理是与皇帝的心理是一样的。
二是陈冠希话中的捆绑式的祝福效应。拍照的时候是一对一的,但现在这些女星,却在陈冠希那里,成了一个捆绑在一起的祝福对象。
陈冠希一口一声“她们”、女受害人”。中国民间有一句俗话,一种面,能做百样饼,一百个女人,是一个样。在陈冠希的话中,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理念的这种潜意识思维,女人在他眼中是集束的,是抱团的,是一窝蜂的。作为名人来说,这是很伤害人的。
明星与明星之间,都在暗暗地较量,为一晚会的出台顺序,为一个活动的名次,明星都在那里争来争去,可见,他们都把自己看成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现在,在陈冠希这里,顿时成了“她们”、“女受害人”这一束的东西,消失了自我,那种感觉好受吗?这大概也是张柏芝动怒的原因。
三是陈冠希居高临下的口气。在陈冠希的谈话中,有一种显摆大于忏悔的精神在内。这也可能是男人的通病。男人一方面风流放荡,一方面假惺惺地在那里忏悔。世界文学史上,不乏其例。比如《茶花女》,你说那是男人的忏悔,但那字里行间,鲜明地记录着一个男人猎艳的得意。
就像《西厢记》一样,基调如出一辙。卢梭的《忏悔录》看似信誓旦旦,但里面却是寓褒于贬,在看似忏悔的主题下,却奇兵独出的是他的炫耀。
女人每一次的爱都很投入,撤出来时,她是身心俱伤,她从来没有去对自己的情感作出忏悔,只有男人在那里猫哭老鼠般地假意忏悔,这一切,张柏芝心知肚明,所以大骂陈冠希是猫哭老鼠,就是因为陈冠希的话中,看似忏悔,看似道歉,但却是一种显摆,仿佛男人显摆自己集拍了那么多的女星,就可以发号施令,就可以登高一呼了。
这次陈冠希不自觉地在话语中,有了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话语间语重心长,谆谆善导,对那些女受害者,一副长者的教导的面孔,内在里,好像他是立足于一个制高点,一个男人错了也是英雄的传统理念,《诗经》中有一篇叫“氓”的诗,大意是说:士作风不好,还没有什么,女之耽兮,就不能原谅了。陈冠希就借着这个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获得了自身的赦免权,转而摇身一变,重新站起成为一名英雄,可以向女受害人进行他的虚伪的关怀了。
张柏芝太了解男人这里面的潜台词了,所以她立竿见影地动怒了。于是,一年前的事件,在一年后沉滓泛起,再次掀起风暴,展现出明星与名人继续拥有着公共媒体资源,大张旗鼓地展现他们的争执,而老百姓们,虽然看着他们闹剧一般的争论,想有所作为,但一想到自已很可能触犯平台的戒条,便缄默了嘴,继续我们无声的健康的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