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2月28日,泽连斯基访美,与特朗普、万斯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晤时爆发激烈争吵。原本计划签署的美乌矿产协议泡汤,联合记者会取消,白宫东厅签字仪式都已准备就绪却最终落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会晤前40分钟还在讨论矿产协议,之后特朗普和万斯开始斥责泽连斯基,原因是泽连斯基未充分感谢美国结束冲突的努力,却要求美国作出安全承诺,还提及俄乌冲突威胁美国,特朗普则指责泽连斯基“处境不太好”“拿第三次世界大战当赌注”。
争吵后,美国政府高级官员表示,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停止向乌克兰提供所有军事援助。美国众多共和党人迅速站在特朗普立场,如南卡罗来纳州联邦参议员格雷厄姆称泽连斯基应“辞职,派一个我们可以合作的人过来,或者改变自己”,密西西比州联邦参议员罗杰·威克删除与泽连斯基握手的帖子。这一系列事件表明,美乌关系出现严重裂痕,美国对乌政策面临重大调整。
欧洲国家组团力挺泽连斯基(资料图)
美乌关系突变后,欧洲各国反应强烈,纷纷采取行动。英国首相斯塔默迅速邀请泽连斯基访英,给予“热烈”欢迎,还签署超过22亿英镑的贷款协议,贷款通过俄罗斯被冻结主权资产的收益偿还,用于乌克兰武器生产。斯塔默称要与法国等国和乌克兰制订停火计划,再与美国讨论,2日还召集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以及土耳其和加拿大的领导人或高级官员在伦敦开会,试图充当美国和欧洲之间的桥梁,会议将讨论增加对乌克兰的支持、促成和平协议以及筹划乌克兰未来的安全保障。
法国总统马克龙呼吁美乌两国领导人保持冷静,还分别与美乌领导人通话,提到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任何“脱离接触”都“不符合自身利益”,不排除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对话的可能性,但只会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警告在乌克兰问题上避免“西方分裂风险”至关重要,波兰总理图斯克称波兰可利用与美国的友好关系,说服美国更加支持乌克兰。
从这些欧洲国家的行动可以看出,欧洲在努力维护西方联盟的稳定,试图填补美国可能留下的空缺,避免因美国政策变动导致乌克兰局势失控,进而威胁到欧洲自身的安全与利益。欧洲各国的积极表现,显示出其不甘心完全受美国主导,想要在乌克兰问题乃至国际事务中掌握更多主动权。
特朗普会见马克龙(资料图)
欧洲并非只是口头表态,在军事和经济方面也有实际动作。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准备筹措8000亿欧元的巨资,全面提升欧洲国家的军事力量,在“美国缺位”的情况下加强保卫欧洲的能力。马克龙表示将就使用法国核武器保护欧盟一事进行讨论,称由于特朗普的“孤立”政策,欧洲国家现在“势单力孤”,无法像从前一样依靠北约提供安全保护,因此法国决定“承担领导责任”,在欧洲其他国家部署核武器,取代美国提供安全保护。这一系列举措表明,欧洲正在尝试摆脱对美国军事保护的过度依赖,试图构建自己独立的军事防御体系。
欧洲一直以来与美国在经济上联系紧密,但近年来,随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欧洲自身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欧洲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时常面临美国政策带来的不公平竞争,例如美国对部分欧洲产品加征关税,影响欧洲企业的出口。
欧洲内部市场庞大,拥有众多实力强劲的企业和先进的技术,完全有能力在经济上进一步整合,减少对美国市场和美元体系的依赖。像欧洲的空客公司,在全球航空领域与美国波音公司形成有力竞争,欧洲汽车产业也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欧洲正在推动自身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内部贸易往来,减少对外部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的依赖,这无疑是对美国经济霸权的一种挑战。
斯塔默和泽连斯基(资料图)
综合上述种种迹象,美国真正的“敌人”逐渐清晰,那就是欧洲。欧洲并非传统意义上军事对峙的敌人,而是在国际事务话语权、军事自主、经济主导权等多方面,试图摆脱美国长期以来的主导,追求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美国长期以来在北约中占据主导地位,对欧洲安全事务有绝对话语权,在经济上通过美元霸权、贸易政策等对欧洲施加影响。
如今欧洲的一系列行动,从外交斡旋到军事筹备,再到经济自主尝试,都显示出其不甘于现状,要与美国争夺国际事务主导权的决心。这对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构成了实实在在的威胁,远比与中国、俄罗斯在特定领域的竞争更为深刻,因为这涉及到美国在西方世界内部领导地位的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