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我想和小芳结婚。
”儿子刘阳忐忑地望着我,眼中充满了期待。
听到这句话,我手中的茶杯险些滑落。
小芳,竟然是张兰的女儿?
那个曾经的同事,如今的准亲家母,她的人品,实在让我难以接受。
我几乎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不行!
”刘阳愣住了,他急切地解释:“为什么?
小芳很好,温柔、懂事又干练。
”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儿子,你和她交往才三个月,了解她多少?
更重要的是,你了解她的家庭吗?
”
刘阳沉默了。
我娓娓道来,讲述着二十年前,我和张兰在同一家工厂的往事。
那个寒冷的冬天,车间里发生了一起失窃事件,一位大姐的钱包不见了。
众人焦急寻找之时,张兰竟一口咬定是另一位老实同事偷的。
后来真相大白,钱包是张兰自己藏起来的,她竟然想嫁祸于人。
最终,张兰灰溜溜地辞职离开了工厂。
“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
”我语重心长地对刘阳说,“她爱占小便宜,搬弄是非,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这样的人,怎么能教育出一个好女儿?
”刘阳小声辩解:“可是小芳和她妈妈不一样……”我打断了他:“基因会遗传,性格也会遗传。
就算小芳现在表现得再好,将来也难保不会变成她妈妈那样。
”
那天晚上,我们母子俩谈了很久。
我将自己所知的张兰的种种劣迹,事无巨细地讲给刘阳听,从工厂时期到后来的街坊邻里间的传闻,每一个故事都像一记重锤,敲击在刘阳的心上。
爱情的力量是强大的,刘阳并没有完全相信我的话。
他开始暗中观察小芳的一举一动,试图寻找她是否真的继承了母亲的缺点。
相处的时间越长,他越发现小芳身上闪耀着善良的光芒。
她会主动照顾办公室里生病的同事,会把自己的午饭分给忘记带饭的清洁工阿姨,也会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
这些发自内心的善意,不带一丝伪装,彻底打消了刘阳的疑虑。
一个月后,刘阳再次找到我。
“妈,我知道您担心什么。
但人不能因为出身就被定性,小芳或许正是因为看到了母亲的缺点,才刻意与之相反。
她的善良是真实的,我可以保证。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再说,您不也常说,结婚是两个人的事吗?
我们又不是要和张阿姨住在一起。
”
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我陷入了沉思。
我确实过于在意过去的恩怨,而忽略了年轻人的真心。
如果小芳真的是个好姑娘,我的偏见是否会伤害儿子的幸福?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
门外站着的是小芳,她手里提着保温桶,轻声细语地说:“阿姨,听说您最近胃不舒服,我熬了点养胃粥……”她眼神真诚,举止得体。
那一刻,我恍然大悟。
好坏善恶,并非由遗传决定,而是每个人内心的选择。
三个月后,刘阳和小芳举行了婚礼。
婚礼上,张兰一如既往地爱炫耀,爱说闲话,但小芳始终保持着优雅得体的微笑,应对自如。
我看着这一切,欣慰地笑了。
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听到小芳教育自己的女儿:“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不是因为别人怎么样,而是因为这是对的事。
”我突然明白,有时候,在逆境中长大的孩子,反而更懂得如何在阳光下生长。
小芳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人的品性并非简单的遗传,更多的是一种选择。
我们不应该用过去的阴影遮蔽未来的光明,更不该用父母的过错定义子女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选择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权利。
那么,在面对与自己观念不合的亲家时,我们应该如何平衡家庭关系和个人幸福呢?
又该如何引导子女做出正确的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