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63岁张学良想要皈依基督教,成为一名虔诚的教徒,却遭到了牧师的拒绝:“张先生,对不起,您还不够格。”
011946年,张学良和赵一荻被蒋介石强行押到台湾。
10年颠沛流离的囚禁生活,让张学良满腹的愤怒和委屈化作失望和悲怆,他大彻大悟:自由已不再属于自己。
1959年,国民党宣布解除对张学良的管束,可事实上张学良仍被死死攥在蒋介石的手心里,不能踏出台湾一步。
就连他阔别20多年的女儿女婿,借着从美国去台湾参会的名义想要见上父亲一面,都被严格限制1个小时的见面时间。
落寞时,张学良翻开好友黄仁霖多年前送他的一本《圣经》读了起来,读着读着,他突然觉得:“《圣经》是一部最完美的经典。”
张学良与赵一荻
后来,张学良获准搬到台北市复兴岗的新居,距此不远处就是蒋介石夫妇的私人教堂——士林教堂,他们每个星期都会到这里做礼拜。
宋美龄得知张学良研读《圣经》后,说服了蒋介石,破例让张学良和赵一荻能够出入这座教堂。
只是,他们和蒋氏夫妇做礼拜的时间被巧妙错开,蒋介石去了,张学良就不去;张学良去了,蒋介石就不去。
听了牧师的传经布道,张学良感到精神豁然开朗,此后他便开始一心一意追求心灵上的安宁,并萌发了想要皈依耶稣基督的想法。
02想要成为正式的基督教徒,先得过受洗这一关。
可张学良的请求遭到了牧师的拒绝:“张先生,依您的情形,我不能为您受洗。”
张学良很吃惊,追问下去,牧师才回答:“您应该知道,主的子民都是一夫一妻,您身边有两个女人,这是教义不许可的。”
这时,宋美龄也趁机劝说张学良跟原配于凤至解除婚姻关系,给赵一荻一个名份,她甚至搬出当年蒋介石也是跟前妻陈洁如离婚后才加入教会的例子。
宋美龄这么做,表面上是为了帮张学良,实际上是出于政治的考虑。
于凤至影视形象
国民党认为,于凤至久居美国,不仅明确表示绝不回台湾,还一直在美国主流媒体和政府上层积极奔走,寻找营救张学良的机会。
这意味着张学良始终有一条海外的退路,一旦他逃离台湾就很有可能转去美国,彻底摆脱蒋介石的掌控。
眼下只有让他跟于凤至离婚,才能彻底掐断这条退路。
而此时的张学良也陷入了两难,一边是与他朝夕相伴,肌肤相亲的“私人秘书”赵一荻,另一边是明媒正娶,苦等他20多年的原配夫人于凤至。
手心手背都是肉,叫他如何割舍?
031928年,赵一荻追随张学良来到奉天,两人秘密同居。
于凤至大度接纳了赵一荻,将她称作“小妹”,共同辅佐张学良。
赵一荻也在于凤至面前发誓:“今生不要名份,只做一辈子的秘书。”
张学良(左)于凤至(中)赵一荻(右)
张学良被幽禁之初,两人轮换着来到奉化溪口,陪他共度艰难岁月。
1940年,于凤至身患乳腺癌,不得不前往美国治病,临行前将照料张学良的责任郑重托付给了赵一荻。
于凤至在美国开刀化疗,病愈后一面为张学良的自由呼号奔波,一面在商海打拼屯下万贯家财。
而赵一荻顶着“秘书”的名份,陪伴张学良数次辗转直到孤岛台湾,25年来照料衣食起居,分担悲恨痛苦,没有一句怨言。
张学良沉思良久,提笔给于凤至写了一封信,他感谢于凤至多年来对张家的贡献,诉说了赵一荻为他付出的艰辛和遭受的磨难,解释了他要离婚的理由。
但在信的结尾,他还是把离婚的最终决定权交给了于凤至。
04此时,大洋彼岸的于凤至刚过完她66岁的生日,25年来她无时不刻不在思念着丈夫。
她重金买下著名影星伊莉莎白•泰勒的旧居,打算在张学良彻底自由后,送给他和赵一荻安度晚年。
她还在比弗利山下的玫瑰园公墓买了两座墓穴,一座给自己,一座留给张学良,希望百年后能与他永远相伴。
当她展开那封台湾来信后,“离婚”二字犹如晴天霹雳,让她泪如雨下。
张学良与于凤至
然而等冷静下来后,她毅然做出了一个女人最大的牺牲:“赵一荻是位难得的女子,25年来一直陪着汉卿同生死、共患难,我对她十分敬佩,现在由她陪着汉卿,汉卿高兴,我也放心。”
于凤至的豁达体谅,使这场跨国离婚处理得十分顺利。
1964年3月,签着于凤至大名的离婚协议书寄去了台湾。
3个月后,张学良与赵一荻完婚。
婚礼全程低调,只邀请了十来位老友,仪式结束后,两人没有乘坐事先准备好的轿车,手拉手走回了家。
张学良也接受了洗礼,正式成为一名基督徒。
赵一荻影视形象
1990年,91岁于凤至病入膏肓,临终前她对女儿闾瑛说:“我虽然跟你父亲离婚,但我还是你爸爸的妻子,你们不能埋怨父亲,也要善待赵姨妈……”
遵照于凤至的遗嘱,她被安葬在玫瑰园公墓,墓碑上刻着四个大字“张于凤至”。
2001年,张学良在美国檀香山走完人生最后一程,遵遗嘱安葬在神殿谷墓园赵一荻的墓旁。
有人说,于凤至是贤妻无疑,但这个“贤”是“愚贤”,为她50年盼来一场空鸣冤叫屈。
但我认为,感情这种事,从来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或许她本就甘之若饴呢?!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好文连读张学良夫人于凤至:用一条牧羊犬换回张作霖的“疯”女儿
张学良遭斧头帮死亡威胁,夫人于凤至跪爬斧头阵替夫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