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交警暖心执法后续:温情执法背后的治理智慧

大秦直道wn 2025-04-14 09:24:37

连日来,临渭交警“碎碎念”式暖心执法视频在各大短视频平台收获了大量点赞和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青年报、法治日报、陕西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报道转发。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怎样的社会治理创新?

这次看似偶然的“出圈”,实则是基层执法者将法理、人情、服务融于一体的生动实践。没有冷冰冰的罚单,没有程式化的训诫,取而代之的是拉家常式的耐心劝导。看似平常的执法场景,正是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临渭大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队伍作风转变,提升交通治理水平的生动写照。  “碎碎念”式执法  交通管理更有温度

去年以来,在中心城区街头,一种别样的执法方式悄然兴起,那便是交警的“碎碎念”式执法。这一执法风格凭借亲切、耐心的特点,多次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而这次“碎碎念”式执法视频爆火背后的交警便是临渭交警大队四中队副中队长胡浪平,同时他也是大队宣传小分队的骨干成员。  胡浪平告诉记者:“没想到这个视频会爆火,一直以来我们都是这样工作的,那天在执勤过程中偶遇到有意思的群众,觉得挺好的就剪辑成视频发布到网上。”

记者了解到,去年4月,临渭交警大队成立了宣传小分队,在大队倡导“人人都是宣传员”的工作理念,引导民辅警一边工作一边宣传,将热爱宣传、具有一定拍摄功底的民辅警集合在一起。从一开始的4个小分队到今天的7个小分队,每个小分队成员人数不等,年龄最大的56岁,最小的是00后。大队定期邀请媒体记者、摄影摄像专家进行宣传培训、业务交流,让每个小分队打造各具特色的宣传亮点,力争每周有宣传、每月有作品,常态化普及交通安全宣传活动。

临渭交警大队宣传办主任张亮告诉记者:“这些民警都是因为热爱才聚集到一起,大队搭建了平台,大家集思广益,打造更多寓教于乐、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从而提升群众的安全出行意识。截至目前,共拍摄制作短视频180余个,除了这次爆火的短视频,之前好几个短视频的反响也相当不错。”  “车来人往两相让,文明交通心舒畅”“头盔是个护身宝,骑行千万要戴好”“前排的群众要给后排的作表率”“老年人更应给年轻人作示范”……4月10日16时许,渭南城区火车站丁字口,闫村中队民警周红军手拿大喇叭,一口关中方言,不断提醒群众戴好安全头盔。  周红军告诉记者:“每天早晚高峰,我们会有固定的‘大喇叭’进行播报,内容有交通安全快板、交通安全儿歌等,其余时间我们在巡逻中,还有‘小喇叭’喊话,提醒群众佩戴好安全头盔。”  在执法过程中,临渭交警大队引导民辅警巧妙运用“小喇叭”进行喊话,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提醒过往群众注意交通安全,佩戴头盔。一个个“小喇叭”,在各大路口、路段进行交通安全文明劝导,循环提醒劝导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文明出行,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拉近了警民的距离,起到了显著的宣传教育作用,有效提升了辖区头盔佩戴率,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目前,主城区头盔佩戴达到75%以上。

“法律是刚性的,但执法可以是温暖的。”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政委、临渭大队负责人孟涛表示,通过耐心讲解,让执法对象感受到执法者的关怀,这种执法方式不仅让群众更容易接受处罚和教育,还提升了执法效果,真正做到了“处罚一个人、教育一片人”的目的。大队也在积极探索一条“严格执法有力度,温情服务有温度”的交通治理新路径。

“绣花式”治理  交通组织更有力度

学校门口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长期以来都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临渭交警大队将中小学生群体的交通安全服务管理列为头等大事,通过多次调研和尝试,开启了“警校家”一体化联动护学模式,全力营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

一中队负责人李斌告诉记者:“北塘实验小学临街商铺密集,车辆行人较多,但街道狭窄,学生上下学时段最容易造成拥堵。为减轻交通压力,保障师生生命安全,经与学校沟通,分别在离校150米外四个方向设立接送点。交警现场执勤,学校老师与学生家长志愿者及时引导车辆即停即走,引领孩子进入安全通道,直至安全进入校园。”

如今,每到上学时段,在各学校门口路段,志愿者打开车门,学生下车,车辆然后快速驶离,缩短了家长接送时间,提高了通行效率。同时,交警部门与学校联合对占道车辆采取处罚抄告制度,有效改善了校门口的交通状况;部分学校安装了智能语音播报系统,提醒家长注意交通安全;完善交通安全隔离设施,提高道路通行率。  去年4月,中共渭南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全面推广临渭区“警校家”一体化联动护学模式改革经验做法的通知》,一年的时间,“警校家”一体化联动护学模式已覆盖主城区所有中小学,成为校门口的一道风景。

国省道与村庄交叉路口事故易发多发,临渭交警大队结合辖区实际,通过对辖区路况的分析研判,精心选择重点区域的咽喉要道路口作为检查站设置点,从而实现由点控线、控面的全覆盖管理作用,形成一张网。目前,大队已建成8个执法检查站,均配置有测速卡口、视频球机、移动测速设备、警务通等设施设备,执法站周边区域所有视频、电警、感知系统等全部接入站内,并与大队指挥中心数据共享,实现了实时监控、统一调度,形成了二级指挥室模式。同时,各执法检查站配备了工具箱、医疗箱、饮水机、充电设备等,为过往群众提供帮助和便利,全力打造集“执法、宣传、劝导、救援、服务”为一体的交警执法站。  去年以来,临渭交警大队依托执法检查站,建设7处测速卡口,接入视频球机32个,实现对进入临渭辖区的布控车辆和重点车辆全覆盖监管和精准查缉。各中队结合自己辖区执法检查站流量变化灵活部署警力,制定高峰、平峰、周内、节假日等不同的勤务模式。同时,精细研判检查站违法发生规律,对各类违法高发的不同时段开展针对性整治行动,今年春节期间,渭蒲桥执法检查站就查处面包车超员、超速、私改车型违法行为30余起,极大地消除了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擂台赛”选星  交警队伍人才辈出

“个人离不开团队,讲得好不如干得好”“自己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偷懒、不敷衍、兢兢业业落实好每一项工作任务”“当选警星代表了全体民辅警对自己的认可”“警星这种‘自己讲,大家评’的模式很好,让民辅警有了诉说自己故事、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2月28日,在临渭交警大队召开的2024年度警星座谈会上,大家争相畅谈自己的想法。  为了更好地挖掘、培育、凝聚和使用一批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群众威信高的优秀民辅警,2024年以来,临渭交警大队坚持标杆引领,典型引领,创新“警星”评选机制,各队所室报送的每个季度警星候选人一一登台讲述,全体民辅警评选自己心目中的“警星”,全力营造“人人认可警星,人人学习警星,人人争当警星”的浓厚氛围。  今年,临渭交警大队又增加了“警星”评选的星种,再次创新“自己讲,大家评”的警星评选模式,通过“自己讲”,给民辅警提供了复盘工作、总结得失、展示风采的机会;通过“大家评”,让全体民辅警了解、参与、关注大队倡导什么、重视什么。目前,通过竞聘角逐,8名“警星”纳入后备干部库。孟涛表示:“警星是大队培养中层干部的有效抓手,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才脱颖而出,警星的产生靠的是民警平时的表现,始终做到冲在前、敢担当、争一流。”

从威严的“马路指挥官”到暖心的“安全唠叨者”,如今,临渭交警不断调整着角色,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交通管理工作的新期待。当更多民警学会在法理与人情间寻找“最大公约数”,群众看到的不仅是几个“热点视频”“网红交警”,更是一个有温度的美好社会。寒来暑往,做好管理交通、服务百姓的每一件小事,从一件事到一群人,从一群人到一座城,一个个暖心的交通案例、交警故事,让渭南这座城市人文关怀愈加温暖,文明底色更加靓丽。(来源:渭南日报 文明交通周刊 记者 崔正博)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