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16岁读博士神童张炘炀现状:没钱没工作,自曝父母欠他千万房产

孙逸风清聊呢 2025-02-11 15:19:41

“他们还欠着我一套北京的房子……”

张炘炀说的是理所应当,即便父母不愿意又如何,在他的观念里,不愿意也得愿意。

自我标榜无业一身轻,只要额度在1000万元之内,他完全可以自由发挥,毕竟这是父母欠他的。

实难想象这是当年那个备受追捧的“神童”观念,“啃老”啃得坦坦荡荡,不见丝毫愧色。

他在镜头面前是这样说的,现实生活也是这样做的,没钱没工作,张炘炀现游走在上海街头,泰然自若。

年少成名还是厚积薄发?问题现在争论还有什么用,这名16岁的博士或已慢慢成了历史……

混吃等死,幸福一生

当年16岁考上博士的张炘炀是不是陨落了?随着热度的逐渐消退,他的身影也随之淡去。

他的“神童”之路细细想来,招惹的社会关注甚多,所公开表示的言论极具争议,这成功只是学业的高峰吗?

近来,有媒体记者又重新找到了张炘炀,当年的意气风发或早已被现实磋磨的不成样子。

与大家所想象的西装革履不同,他简单的短袖长裤,手中拿着一瓶没有标志的矿泉水,略显沉默。

面对镜头,张炘炀有问必答,说起现在的生活,他似乎略显的有些“佛系”,没有当下年龄段的冲劲。

他现在没有固定的工作,生活来源一是靠平时和朋友接项目,二是靠父母的帮衬。

父母每隔两三个月就会主动打给他一万元,这已经成了他们家彼此相处的常规模式。

张炘炀家务活也是从来不干,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你若是询问原因,他就会说父母过两天来。

两人会把出租房里的各个角落全都打扫一遍,以待“下次光临”,张炘炀认为这都是应该的。

可他现在已经不是五、六岁的小朋友了,早已成年,博士都已经毕业,若还不自立,将来如何成家。

“混吃等死反而能幸福一辈子。”

凭他的学历和能力,找一个稳定的工作不香吗?记者真诚的建议,却得到了张炘炀的如此回答。

这就是他现在的观点,给老板打工还指望实现什么财富自由,在当今时代下,只要不是自己主动放弃,一般就没有饿死的。

他也不想看人脸色,张炘炀很满意自己现在的状态,有项目就接,没项目就歇着。

即便是不工作又能怎么样?他还有父母,还有父母的父母,他们本就该负责资助他一辈子。

这样的想法在张炘炀的脑海里已经根深蒂固,比起那些创业、瞎折腾的人生,他似乎想就此“躺平”。

这就是“神童”的既定命运吗?想他的少年时光不知惊艳了多少人,引得媒体关注,众人追捧。

可现今他并不认为自己就是“神童”,对于成功的定义也发生了改变,这样随波逐流,他真的甘心吗?

想起那接连跳级的人生,张炘炀表示还是父母的意愿多些,可他听之任之,就没有一点儿责任吗?

跳级成瘾,神童之名

张炘炀跟着时间长大,话却越来越少,吃饭从来不点外卖,主要是因为不喜欢被人敲自家的门。

吃饭多以素菜为主,主打的就是一个便宜,实不相瞒,张炘炀现在银行卡里就剩下了几千块钱。

手里的项目还未结算,在上海的生活属实有点难办,喝水就拿空瓶子接,这似乎不该是他的人生。

自1995年出生以来,父母便对他寄予厚望,应试教育是不可避免的现实,父母尽可能的给他创造条件。

张炘炀也很给力,两岁左右就认识了一千多的汉字,父母平时积极引导,发现他的接受和记忆能力很棒。

望子成龙,张炘炀的表现给了他们很大的惊喜,周围邻居都以“神童”来称呼。

在他六岁时就被父母送去了小学,同龄人接受义务教育都是一年年的读,可张炘炀是按月份计算的!

两年时间结束小学六年制课程,父母并没有给张炘炀留有太多时间,直接初中走起。

知识体系发生变化,身边也都是有年龄差的同学,张炘炀的生活就没有那么顺畅了。

可学习是世俗公认的一个评判标准,张炘炀被周围人捧在高处,他就算是想下来也不再是一个人的想法了。

其实,初中阶段张炘炀的成绩并不理想,倒数的名次也是有的,可父母连带着他自己还是没有停下跳级的脚步。

毕竟这初、高中也不是一个知识体系,张炘炀成了学习机器,只要他在家学习,父母动作轻手轻脚,从不看电视,也从不在家待客。

2005年,张炘炀成了当时全国年龄最小的高考生,自然惹得媒体争相追逐,这成绩万众瞩目。

父母表现的比张炘炀还要自信,已经提前看好了学校,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被来回比较。

这些事情都是他们一手包办,张炘炀年龄小是一回事,保证学习效率也很重要,以至于现在张炘炀还是习惯性地依赖父母。

505分!即便是有政策再加50分还是不够分数线,老师建议复读,毕竟张炘炀的年龄还小,不着急。

也不知道其父母在急什么,就好像这跳级的路一旦开始,就不能中途暂停一样,帮他报考了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10岁的张炘炀成了大学生,当时全国最小的大学生,好奇的目光一拥而上,长枪短炮不曾离场。

学校特意给他安排了两个导师,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这未来不说是栋梁之才也得是社会精英。

可如今的张炘炀哪哪都不沾边,令人叹惋,大三时父母建议其考研,学校教授建议他再等一等。

毕竟对于天才少年的培养,不可否认的是国外的经验还是较为丰富,他已为张炘炀联系了一家德国学校,但最小也要14岁。

只需再等一年,张炘炀就可以去国外读研,被其父母直言推拒,态度坚决,浪费一年实在可惜。

在父母的督促下,张炘炀废寝忘食的攻关,体重骤减,压力增大,他甚至一度想过自杀。

他究竟是独立的个体还是父母完成未竟梦想的工具?说实话,有时候张炘炀也会迷茫。

千万房产,理想几斤

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内心的恐惧让他有种破罐子破摔的感觉,这书好像就是给父母读的。

一路未歇,走到了如今这步,张炘炀的自尊心也不会允许他停滞不前,完成了硕士论文,可这还有答辩呢?

张炘炀提出要求,父母必须要在北京给他买套房,不然这答辩没有,博士也不考了。

如此紧要关头,父母看着自己的“得意之作”,说什么都不能毁了,可北京的房子哪里是说买就买的。

论文答辩在即,双方也都有所妥协,张炘炀开始积极准备,父母在北京租了一套房子,骗说他是买的。

2011年,16岁的张炘炀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的博士生,再次造成了社会级的轰动。

逼迫父母买房一事就此登上头版头条,大众对于张炘炀的行为褒贬不一,这般急于求成,难道成才比成人还要重要?

“他们还欠着我一套北京的房子……”

时至今日,张炘炀对于此事依旧耿耿于怀,对他而言,没有房子和北京户口,就算博士毕业又有什么用?

按照市场价格,这房价如今至少已有1000万元,这是父母欠他的,不管说什么都要还。

他这一路奔跑着前进,积攒的时间好像就是要用在博士毕业上,论文迟迟不出,更惹非议。

这“神童”莫不是就此陨落了?所有人一等就是八年的时间,2019年张炘炀博士毕业。

他去学校当外聘教师,融入社会独立工作对他来说是个挑战,离开父母的庇佑,他的生活一团糟。

2022年张炘炀和父母的关系很是紧张,主要就是关于他的职业规划问题,始终谈不拢。

他没钱没工作,平时就靠接个项目度日,父母是孩子永远的依靠没错,可这“啃老”就未免遭人指责。

张炘炀坦言,之前他确有很多目标,也有自己的理想,更是热衷于在北京买车买房,安家落户。

“理想这东西好吃吗?多少钱一斤?”

这是他现在的生活和想法,待在上海的出租房里,没车没房不用还贷款,乐得自在。

身边多少人痛心疾首,张炘炀也遗憾自己至今未写出一篇有价值的论文,可这就是他的生活了。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一个人的想法是最难改变的,张炘炀靠父母早已习惯,扭转乾坤并不容易。

可生活还有很多选择,张炘炀并非一无是处,只要他愿意找到一条路,努力的跑,他才多大,未来一样可期。

1 阅读:55

孙逸风清聊呢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