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李嘉诚家族旗下的长江和记实业不久前宣布,将其在全球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资产,以228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
其中关于巴拿马运河的两个港口,引起讨论。
自特朗普上台后,就有意巴拿马运河的经营权,如今可谓是得偿所愿。
但美国别高兴的太早,中方专机直飞巴拿马,一切才刚开始。

中方直飞巴拿马
李嘉诚出售港口,这一交易的时机颇为敏感,特朗普刚在国会发表演讲,宣称要“收回巴拿马运河”,不久后,贝莱德便迅速出手接盘长和集团的港口资产。
更令人玩味的是,贝莱德的掌门人拉里·芬克与特朗普关系密切,有消息称他曾亲赴白宫,向特朗普汇报相关收购进展。
从这个角度看,李嘉诚的这一举动,很可能是被卷入了美方的全球博弈之中,甚至可能成为美国打压中国的工具。

巴拿马运河的战略地位无需多言,全球六成以上的贸易都依赖海运,而巴拿马运河正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关键通道,中国是该运河的第二大用户。
若这一关键航道的港口控制权落入美国资本之手,中国的商船很可能会面临各种阻碍,比如优先级降低、费用大幅上涨,甚至在极端情况下遭遇封锁。
特朗普此前就曾扬言,中国船只通过运河将被征收高额过路费,而一旦贝莱德在此取得控制权,完全有可能为美国政府提供这一经济手段的支持。
面对这一情况,中国迅速展开行动。
日前,中国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马辉率领代表团飞往巴拿马,与当地政党和智库进行深入会谈。巴拿马政府在会谈中表态,希望深化对华合作,并强调双方友谊的重要性。
这一表态背后的意味不言而喻,中国正在努力确保巴拿马政府不会轻易向美国妥协,即使李嘉诚已经决定出售港口,最终的批准权仍在巴拿马政府手中。

如果巴拿马政府出于外交考量,拒绝美国资本接管这些港口,这笔交易仍有被否决的可能。
从整个事件前后中方行动,可以看出中国的应对策略清晰可见。
通过外交手段,与巴拿马政府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试图在政策层面施加影响。
如果交易无法直接阻止,中国也会积极寻找替代方案,确保自身在全球航运体系中的利益不受损害。

美国高兴的太早了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贸易战的恶果已经开始显现。
就在最近,美国股市经历了一场“黑色星期一”,道琼斯指数暴跌890点,纳斯达克指数下跌4%,特斯拉市值一夜蒸发45%。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的政策让美国经济前景更加不确定。高盛已将美国2025年的GDP增长预期从2.4%下调至1.7%,摩根大通甚至将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提高至40%。
在微观层面,美国信用卡拖欠率达到13年来新高,消费者支出下降,小企业裁员计划激增,制造业和服务业指标集体萎缩。
特朗普虽高喊“让美国再次伟大”,但现实是,他的经济政策正让美国陷入一场不确定性危机。

美元霸权也正遭受挑战。随着欧元兑美元在短短一周内飙升4.5%,创下十多年最大涨幅,美联储面临两难选择。
加息可能导致经济进一步衰退,而降息又可能引发美元贬值,从而加剧全球资本对美元的不信任。
过去,美国依赖“强势美元+自由贸易”来吸收全球资本,而如今,特朗普的保护主义政策正在瓦解这一体系,尤其是在拉美国家,这种趋势尤为明显。
因此,当中国代表团抵达巴拿马时,巴方迅速表态希望深化合作,这说明美国单方面施压并未让巴拿马完全倒向美方,反而可能促使该国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
针对美国可能掌控巴拿马运河的风险,中国已经在未雨绸缪。
一方面,积极推进替代性物流网络,例如秘鲁钱凯港、智利圣安东尼奥港等“一带一路”港口项目,这些布局可用于分散运输压力,降低对巴拿马运河的依赖。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智能港口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占据全球50%-70%的市场份额,即使美国资本买下港口,仍难以摆脱对中国技术支持的依赖。

换句话说,美国或许能买到“壳”,但中国掌握着“芯”,这场供应链战役远未结束。
目前,这场博弈可能有三种走向:其一,美国得逞,成功完成港口收购,中国将不得不重新调整全球航运战略,但依靠基建优势,中国仍有能力另辟蹊径;
其二,中国通过外交施压,促使巴拿马政府否决交易,并联合拉美国家建立新的合作机制,最终让美国收购计划落空;
其三,双方陷入长期消耗战,中美围绕巴拿马运河展开更深层次的角力,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加剧,但中国凭借制造业实力和全球布局,最终仍占据主动地位。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美国都难言真正的赢家。
贸易战本就已重创美国经济,而如果再强推港口收购,无疑会进一步加速美元霸权的瓦解。大公报的文章标题“莫天真,勿糊涂”已经释放了明确的信号,在全球格局风云变幻的当下,站错队的代价可能远比想象中更为沉重。
巴拿马运河之争不过是中美全球博弈的一部分,未来的较量仍将持续,美国或许高兴得太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