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江苏省政府正式批复设立“江苏海门港经济开发区”。这一重大决策不仅标志着南通市沿海开发战略的深化,更意味着长三角区域经济格局的进一步优化。作为长江经济带与沿海开发交汇的枢纽,海门港经济开发区的获批,将为江苏乃至全国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海门港新区的前身可追溯至2012年,彼时江苏省政府将包场镇、东灶港镇、刘浩镇合并为新的包场镇,总面积19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6万,并同步设立海门港新区,实行“区镇合一”管理模式。十余年来,该区依托长江出海口北翼的区位优势,逐步成长为南通市沿海开发的核心增长极:2013年开通南通首条集装箱航线,2015年获批国家一类开放口岸,2020年千亿级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落地,奠定了港口物流与重工业的基石。截至2025年,新区已吸引企业653家,其中规上企业168家,培育出2家应税销售超百亿、12家超十亿的龙头企业,形成了以先进金属材料、新能源装备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海门港经济开发区的核心使命是深化长三角江海联动,其战略意义体现在以下方面:以上海港为中心,联动宁波港、通州湾,形成“一体两翼”的港口协同体系,强化江海河联运、陆海空统筹的集疏运网络,提升长江流域与全球市场的货运效率。作为南通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的重要抓手,开发区将推动内陆与沿海货物流通,助力江苏沿海开发大局,为长三角一体化提供“硬支撑”。
海门港经济开发区的产业竞争力源于其鲜明的链式思维与创新实践:以中天钢铁、艾郎风电为龙头,形成千亿级金属材料产业链和百亿级海上风电装备集群。招商工业海门基地建成全球领先的LNG运输船和豪华邮轮,2024年开票销售达124.4亿元,成为首家百亿级工业企业。通过“智改数转”推动产业升级,如招商工业基地投入5亿元技改资金提升智能制造水平,维柏思特衬布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产能翻倍。

“再造一个工业海门,打造江苏沿海明星园区”是海门港的远景目标。江苏海门港经济开发区的获批,是南通从“江河时代”迈向“江海时代”的重要里程碑。在长三角一体化与“双循环”战略背景下,这一新引擎的崛起,不仅将重塑区域经济版图,更将为全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江海联动”的鲜活样本。如何在这一进程中实现经济、生态与民生的多赢,将是未来持续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