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旅游1——市区及周边景区、客家围屋

海琦看看旅游 2025-04-09 10:26:48

园博园

园博园

鸭肉粉

叉烧与白切鸡

1、南山寺在贵港南郊郁江边,是我国50年来新建最大道场,也是南国规模最大寺庙。八角亭、不老松、大肚佛、各座禅殿,在山林之内错落有致。

2、东湖在贵港市区东侧,湖水面积688亩,是广西最大的内陆湖公园。始建于1930年,因苏东坡题书东湖而得名,园内有东湖书院、湖心岛、翼王亭等。

翼王亭在东湖公园内,有黄旭初、于右任、李宗仁、白崇禧等人的题字。园内还有石达开纪念碑,有李宗仁、汪兆铭等人的题词,白崇禧、欧仰羲、黄绍耿、龚政等人的作品。

2、平天山森林公园在贵港市区西北20公里,有3500多亩高山草地及秀美清幽的溪谷,有北岳仙池、平天峡谷、石人石马、状元帽、桫椤群落、仙人瀑布、黄三立寨遗址等景观。主峰大平天海拔1158米,是观赏日出及远眺郁江平原的最佳点。门票10元,停车费10元。

3、八台山在覃塘区南26公里,镇水村的六来水库附近,贵港市区西约42公里,与南宁市宾阳县黎塘镇交界。358国道穿境而过,沟壑纵横,溪流、清泉、瀑布、深潭等随处可见。

水库边有指示牌引导至小屋入口,或继续前行100米过桥至山脚下,停车费都是20元。‌沿泥耕路向上‌到岔路口继续上行,沿途经过两个潭子,到最上游的瀑布,再溯溪而下。

4、东井围杨姓客家围屋在市区西南城肚屯,东井塘村西北1公里,桥圩与东津、八塘三镇交界。

围屋占地约20亩,一面依山,三面环水,建于清1852年。围墙最高5米,最低2.5米,厚0.7米,石头和青砖砌成。

集城堡、祠堂、民居、水井、石板路等,有精美的壁画和木雕。

5、君子垌客家围屋群在港南区木格镇云垌村,最早建于乾隆末年,大部分建于咸丰年间。

现存段心围、云龙围、桅杆城、同记城等17座,及2座地基遗迹,建筑面积约6平方公里,分布范围约4平方公里,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围屋单座面积在2500至4950平方米之间,分上下厅,中间为天井,两边为厢房。下厅前为晒谷场,晒谷场前为宅门,宅门两旁为栏脚屋,宅门外为半月形池塘。

建筑构件及其装饰颇具地方特色,屋脊和墙顶上有马头状立体装饰,飞檐翼角,精雕镂刻。

曾出多名进士、拨贡、奉政大夫等文人名士。

围屋由闽粤地区土楼演变而来,城内回廊四通八达,屋与屋之间、屋与围墙之间均有甬道连贯。

建于战乱时期,集家宅、祖祠、城堡于一身,城门与月牙池塘、城墙、炮楼、枪眼、狗洞、外城门、拖笼门等,形成了严密的防御体系。

6、陈索村在贵港城南约50公里,木格镇与兴业县交界。居民以杨氏和梁氏为主,村中三座具有明清岭南派古民居建筑风格的镬耳楼极具特色,其中以司马第和杨氏祖祠为代表。这些古建筑均接砌青砖至顶,远远望去,整齐排列的锅耳楼群显得尤为壮观

山墙仿古代官帽形状修建,形状像铁锅的耳朵,故民间俗称锅耳楼。锅耳楼主要的工艺特征以及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家庙、第府、祠堂等建筑物中,是岭南建筑的主要特征和表现风格。

司马第两进五开间,整座建筑长20米,纵深12米,有厅堂、神龛屏风、天井、横廊、厢房等。据杨氏家谱记载,贵县武生、待赠文林郎庠士杨寿春曾在外省任州府司马,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兴建。整座建筑中轴对称,主次分明,雕梁飞檐,绘墙涂壁,属于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带着浓烈的广府建筑文化印痕。

杨氏祖祠也叫杨氏宗祠,在村中最高处,已有三百多年。天井的外墙上雕塑有神话传说、戏曲人物、民俗风情、花草树木等,题材丰富,造型各异。房梁上的彩画保存也较完好,色彩与纹路清晰可见。这些彩画不仅可以装饰房屋,还可以防潮、防腐、防蛀,很好地保护了木结构。

陈索古井在怀南1里,据县志记载凿自宋元,其水冬温夏凉,四时不竭。古时每天早上村中最热闹的地方就是大井,来挑水的人络绎不绝,光滑的石头路上留有两行长长的痕迹。

0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