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下“猛料”,《北上》开播收视破3.5,但观众弃剧理由一致

瞄喵卡提影视 2025-03-04 16:47:49

终于,终于我们来到了三月,新剧市场再也不是偶像剧扎堆的模样。

上个月自从看了《六姊妹》之后,就没有一部能入眼的新剧。

虽然该剧的选角有些偏离我们的预期,但起码还算过得去。

可自从《六姊妹》收官,全网充斥着偶像言情剧,比如什么《难哄》、《爱你》和《滤镜》。

清一色“偶像”,颜值拉满!

但,颜值是拉满了,可剧情是真的拉胯,更是有着“难哄便难看”的梗满天飞。

单论剧情方面,也就只有《滤镜》能一看。

可《滤镜》也不是没有缺点,自女主拿到手镯后,各种变身,要不事先知道女主是李兰迪。

估计大多数人都会陷入脸盲的状态!

进入三月份后,剧集市场总算有了点不一样的变化。

先是景甜、张晚意的古装《似锦》,将冷却已久的观众热情直接拉满,大女主复仇爽剧更是让不少人直呼过瘾。

接着是医疗剧《仁心俱乐部》,话题都更是比《似锦》还要高。

第一部女a男b的国产剧在该剧中得到了具象化,男女主角由白客、辛芷蕾领衔主演,演技、笑点均在线。

尤其是,其中还有“华为二公主”姚安娜参演,关于她的演技,直降将话题度拉满。

不过,这才没两天,央视自然也是不甘落后,直接给剧集市场下了“猛料”。

由白鹿、欧豪领衔主演的《北上》正式开播。

该剧不仅有顶流演员,还汇聚了一大批老戏骨、中生代实力派,共同演绎了一番运河风采。

仅开播4集,收视率破3.5直接登顶,可谓对同期剧碾压式的首秀!

收视爆是爆了,但随之而来的第一波口碑也到了!

一番细看之下便会发现,几乎差评占据多数,而且观众差评理由出奇的一致。

那么,该剧究竟是怎么个情况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剧情“魔改”,叙事节奏拖沓

正所谓“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对于电视剧来说,尤为重要。

电视剧《北上》对原著进行了大幅度的改编,几乎完全可以算得上是“另起炉灶”。

说白了也就是套了个“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名字。

剧中将故事背景从清朝的漕运改为现代,讲述了6位“90后”年轻人在大运河边的成长、创业和爱情故事。

说起来,关于该剧并没有按照原著故事,反而是另起炉灶这个点上,其实也很好理解。

《北上》改编于徐则臣的同名原著小说。

其原著的叙事重点基本都放在清朝的最后一次漕运过程之中,当时的一次行船跟着北上。

于是就有了北上这么一则故事。

也就这个故事,延续了上百年,寄托着运河周边所有人的过去。

因此对于该剧产生的“魔改”也就能理解了,毕竟,如果要按原著的描述去拍摄的话,那无疑需要重新造景,这其中的成本可想而知。

清朝的漕运时代,对于当下这日新月异的大运河来说,完全无法重现。

而且,编剧是真的不懂穷人的生活。

开局千禧年,结果几个小屁孩能随便跟爸妈要几十块的钱花,而且用途都不问,小资家庭都不见会舍得吧?

更别提是运河边上的平头老百姓了。

还有女配上中学后,这阶段也到了2007年,这个时候的普通人均月收入撑死一千出头。

结果女配到了邻居家的小餐馆想着打工挣钱,上口就是预支4700,邻居还答应了,而且就只说了让对方好好读书。

这改的什么剧情?一点都不贴合实际,天选之人也不过如此吧?

抛开“剧情魔改”不讲的话,其中最大的问题还是剧情过问单薄,流水账式拍摄手法。

明显,看似群像剧,实则并没有真正有效的主线故事。

例如,胡军饰演的角色换船的情节,本可以简单处理,却用了两集时长来叙述,显得冗长乏味。

这一点很好理解,利用换船展开矛盾,然后通过这个矛盾点开始整部电视剧的核心故事。

日新月异的时代,随着内陆高速公路、高铁的逐渐普遍化,漕运价值降低也就跟着开始显现出来。

可换船故事拉长了两集才成功,明明就只是说了几句话的戏份。

就为了引入第三集“跑船艰难”的点。

大量无关紧要的细节和对话,导致整体叙事节奏拖沓,像是在“注水”,严重影响了观众的观看体验。

此外,开局的剧情当中也是有着一个典型的“外行”剧本点。

何为“矛盾文学”?

既在矛盾冲突里,逐渐展示当地的人物风貌。

而不是剧中为了展示而不断展示,就开头第一集的剧情叙述,满满的综艺既视感。

不懂的还以为被带到《舌尖上的中国》开头呢!

说白了就是“只注重展示,没有纯粹吸引人的故事”。

比如开头用了一段较长的时长,单纯就是让幼年女主带着刚到的配角认门戏份,明显试图展现剧中的几位主人公。

但是显得很矛盾,一边用着旁白讲解,一边又用着角色代注。

可以说,剪辑呈现真的很低级。

电视剧本来就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若是其中没有冲突的切入点,那还算什么好作品?

就单论女主带人认门的桥段,还不如直接像开头给个旁白。

可以说,离开了原著路线后,整部剧集完全就是靠着缺乏效力的支线不断地拼凑时长。

最终这部电视剧也就成了人人看似无聊的流水账式作品。

没啥故事特点。

即便是有,也都跟以往的作品大同小异,简单说就是“凑梗”,这是文学创作中最忌讳的点。

放在番茄那种网络小说里还能打发时间,可若是放在一部试图打造人文故事的优秀巨作中就显得很拉胯。

抛开剧情不讲,该剧的选角也有问题!

角色塑造失败,演的成分过高

我还记得前段时间,《北上》的导演还说“我起初最大的担忧就是,白鹿太漂亮了”。

当时我也觉得这导演眼光不错,起码有点“自知之明”,想必新剧开播后会有一波亮点。

结果,开头的几集塑造方面,演员的妆造太出戏了。

比如,白鹿。

你敢信?三十好几的人,穿着零几年的校服扮演中学生。

要是白鹿化了妆,留长发,再加滤镜的话肯定可以。

可是你搞个“锅底装”是啥意思?

满脸乌漆嘛黑的装,导演啊,剧情展现的是零七年,不是八零九零的旧时代。

更不是人人吃不上饭的时期。

一个高中生在城市里读书,吃的不是粗糠吧?至于弄个小乞丐的皮肤妆?

讲真,白鹿还是回到自己的古偶领域吧。

还有,欧豪也是如此。

犹记得看到欧豪饰演学生的时候,还是十年前的《左耳》。

当时的欧豪就很适合学生的角色,但现在既然要转型,还是应该选贴合年龄段的戏。

比如其中有这么一段戏份,他叔回忆当年他爸给钱读书的画面,再看欧豪上中学的模样。

两者一对比,欧豪都没有他爸显得年轻。

说实话,平常戏份其实没有啥缺陷,但穿上校服在学校门口的戏就显得贼尴尬。

妆造外就是演技的问题,整部剧的老戏骨太多了,甚至还有一大批中生代的演技派搭戏。

这两相对比后,男女主的演技真不行...

甚至还不如前两集幼年时期的几个小演员来得自然。

就拿白鹿的台词功底来说,真的分分钟出戏。

知道的她是带了牙套,所以说话才不断歪着嘴,疯狂做面部动作,嘴唇一直扭曲不自然。

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嘴巴有问题。

显然,《北上》犯了和《六姊妹》同样的错误,角色阶段的演员转场太快,与实际年龄不符。

简单说就是“演的成分太高”,整部剧的质量全靠老戏骨撑着。

总的来说,《北上》作为多数观众们期待已久的年代剧,有颜又有演技,老戏骨云集。

但在多个方面来说,显然未能达到观众的预期。

剧情魔改、叙事拖沓、角色塑造单薄以及制作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使得该剧刚刚开播就遭到观众诟病。

对于喜欢年代剧和原著的观众来说,单单就一个“魔改”,就几乎是致命的缺陷。

好在刚刚开播4集而已,后面的剧情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名场面出现,不妨让我们拭目以待。

那么,不知这前几集的剧情是否也不符合你的预期呢?

0 阅读:5

瞄喵卡提影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