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开元元年,长安城内一片繁华。一日,唐玄宗前往皇家围场狩猎,兴致颇高。狩猎结束后,他突然下令让时任同州刺史的姚崇与他同坐一车回宫。姚崇虽心中疑惑,还是恭敬从命。

姚崇
回到宫中,气氛陡然变得严肃。唐玄宗直视姚崇,问道:“朕为临淄王时,邀你相助,你却拒绝,这是为何?”
原来,在唐隆政变前夕,唐玄宗还是临淄王,他深知姚崇的才能与威望,便邀请姚崇参与行动计划,共谋大事。姚崇不想参与宫廷争斗,就以公务在身擅离职守为由婉拒。唐玄宗一直耿耿于怀,如今重提旧事,心中的疑团待解。

李隆基
1.姚崇的崛起之路姚崇出身名门世家,早年家道中落。他自幼勤奋好学,对吏治、军事等方面很有兴趣,并表现出突出的天赋。在武则天时期,姚崇凭借着出色的才能和务实的作风,逐渐崭露头角,从基层官员一路晋升,成为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姚崇为官清正廉洁,处理政务果断高效,深受武则天的信任与重用。他在任职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朝廷政务更加清明,百姓生活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武则天曾多次对他委以重任,姚崇也总是尽心尽力,不辜负皇帝的期望。
姚崇没有一味的迎合媚上,他有自己的行事原则,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这也使得他在关键时刻做出的一些选择,不完全符合某些当权者的心思,唐玄宗的那次邀约便是如此。

唐玄宗登基前,经历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宫廷斗争,懂得权力的来之不易和人心的复杂。他对曾经拒绝自己的姚崇,心中难免存有芥蒂。即便姚崇有着出色的才能和丰富的从政经验,唐玄宗在初期也对他有所冷落。

在唐玄宗即位后的一段时间里,姚崇被外放为同州刺史。远离朝堂中心,看似是被边缘化,姚崇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他在同州刺史任上,依然兢兢业业,致力于改善民生,治理有方。
唐玄宗一直在暗中观察姚崇。此次狩猎让姚崇同车,便是唐玄宗对他的一次重要考验。如果姚崇的回答能让唐玄宗满意,消除心中的疑虑,他将有可能重回权力核心;反之,回答不当,姚崇的仕途或许将就此终结。

面对唐玄宗的质问,姚崇先是恭敬地行了大礼,不慌不忙地回答:“陛下,当年臣承蒙先帝厚恩,身负重任。局势复杂,臣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不敢轻易参与宫廷之事,并非有意违抗陛下的旨意。臣一心只为江山社稷,绝无他念,还望陛下明察。”

姚崇的回答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又没有刻意讨好,态度不卑不亢。唐玄宗听后,微微点头,心中对姚崇的不满稍稍减轻。
唐玄宗又问:“你在同州刺史任上,治理地方多有成效,可曾想过重回朝堂?”这看似简单的一问,实则暗藏玄机。若姚崇表现出急切的渴望,可能会让唐玄宗觉得他过于功利;若表现得过于冷淡,会被认为没有进取心。

姚崇平静地回答:“陛下,臣无论身处何地,都一心为陛下效力。朝堂与地方,皆是为江山社稷。若陛下认为臣还有可用之处,臣定当竭尽全力;若陛下觉得臣在地方更能发挥作用,臣也恪尽职守。”
这番回答让唐玄宗对姚崇的印象大为改观,他看到了姚崇的忠诚与智慧,以及对权力的淡然处之的态度。

李隆基
4.姚崇拜相,开启开元盛世
经过这次考验,唐玄宗对姚崇的疑虑彻底消除。开元元年,唐玄宗任命姚崇为宰相,委以重任。姚崇上任,不负众望,针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著名的“十事要说”,唐玄宗都予以采纳和接受。

在姚崇的助力下,唐玄宗颁布诸多革新举措,如整顿吏治、抑制权贵、发展生产等,使得唐朝的政治更加清明,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秩序稳定,开创了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姚崇也因此成为一代名相,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