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恩华:新疆商界2号人物,身价上亿,是503个孩子的爹

静槐谈历史 2023-11-24 23:25:08

“我自己也没有想到,10多年前东拼西凑的3万元竟然是亿万富翁的开始。”

1988年,米恩华担心借的3万元还不起。

2019年,他登上了《胡润百富榜》,位列244名,资产150亿元。

2023年,他在中国富豪500强里位列208名。

2023年中国富豪排行榜

在这张表上,他不是最光彩夺目的,但在边远的新疆,他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他就是米恩华,新疆华凌工贸集团的董事长,新疆的二号人物,他的财富不只是金钱,还有503个孩子。

米恩华

他4岁来到新疆,没上过大学,却有打破铁饭碗的勇气;没做过生意,却敢拿着3万元闯荡商海。

他摆地摊、卖玩具,建市场、开酒店、收购海外银行......硬是凭着一股拼劲,走出了一条不平常的“发财”之路。

今天,让我们一起重走他的这条路,领略其中的“风景”。

米恩华1958年出生于山东泰安,家境贫困,为了维持生计,父母走投无路,移民到了新疆乌鲁木齐。

那一年,米恩华只有4岁。

在乌鲁木齐,他们的生活依旧煎熬,以至于米恩华只上到初中就辍学回家,开始打工。

没有文化,他干的只能是采石头、搬砖、扛水泥的体力活,甚至一天打3份工,才勉强养活自己。

直到22岁,米恩华才有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成为乌鲁木齐市城管办的一名市场检查员。

从此,他和各种小摊小贩打交道,看着他们乐此不疲地讨价还价,虽然辛苦,挣的钱远比他的工资多的多。

慢慢地,他越来越不满足于每月那点固定工资,想挣钱的心蠢蠢欲动。

1988年,米恩华义无反顾地辞掉干了8年的在编工作。

当家人得知后,全都是指责声,只有父亲拿出700元钱递到他手里。

于是,他几乎借遍了所有的朋友,凑了3万元,正式踏入商海,成立了华凌商贸。

米恩华

说是商贸公司,其实也就只有他一个人,经营的商品更不固定,卖玩具、卖童鞋......啥好卖就卖啥。

但这些,并不是米恩华想要的,他的野心远比小商小贩大得多。

1989年,他终于等来了机会。

一个露天电影院,几乎没有电影放映,所有的收入就是门口几个柜台的租赁费。

米恩华看到了它的优势:闲置已久,租金肯定不会太高;位于市中心,地段好;场地够大。

他决定租下它,建立乌鲁木齐的第一家市场,将小摊小贩集中起来。

米恩华是城管出身,他深知商贩的苦衷:整日和城管斗智斗勇,违规就会被罚款。

他志在必得,直接出了8万元租金,毫无悬念地租下了这块空地,改造成集管理、服务一条龙的红十月市场。

很快,200个摊位抢租一空,这是米恩华没有料到的。

还有更出乎意料的,到了年底,商场盈利8万元,足足比当时的基本工资高出几十倍。

有了钱,米恩华开始了“大折腾”,华凌汽车修理厂、华凌餐厅相继问世。

他的财富迅速突破百万大关,实现了原始积累。

1992年,米恩华正准备改造扩建红十月市场时,一纸红头文件将他的一切计划搁浅。

红十月市场地处黄金地段,因而被框入市政建设的重要项目里,一座城市公园规划在了这里。

而政府给他划出的新址是一块河滩地,位于西大桥下面。

那里有两条臭水沟流过,遍地垃圾,臭气熏天。

米恩华郁闷地在大桥下来回走了好几圈,突然传来的汽笛声,让他欣喜若狂。

交通便利就是最大的优势,有车来往就会带来客源。

米恩华马上制定搬迁计划,既没向政府提出赔偿,又按“10天必须撤离”的要求,将所有摊位搬到了新址——华凌市场。

生活总是眷顾智慧与努力的人。

米恩华就是一个,新市场的商户比以前多了许多,生意节节高升,不光租金收了600多万元,商户成交量也超过亿元。

乌鲁木齐华凌商场

但好景仅仅持续了两年。

1994年,华凌市场再次被通知搬迁。

这一次,米恩华面临的不光是搬迁的费用,还有农民地里树苗的赔偿款。

他深思熟虑后,再次选择独自承担。

为了留住商户,他给出了免租8个月、3年不涨租金的承诺。

他再一次成功了,新华凌市场门庭若市,生意节节高升,一跃成为乌鲁木齐最大最挣钱的市场。

乌鲁木齐华凌商场

一年后,租金涨了一半,这让老华凌市场过来的商户非常担心,他们害怕水涨船高。

“3年到了吗?”

米恩华的一句反问,给他们吃了定心丸。

生意人讲究的是诚信,米恩华正是如此,他对不讲诚信的商户只有两个字:赶出。

所有新疆人都知道,在他的商场里,没有假货、没有坑骗。

有了米恩华的仗剑守护,华凌批发市场内的商户接近3万家,每年的租金总计8000万元,商户的成交额超过30个亿,排队等候的商户更是不计其数。

华凌商场,不仅成了新疆最大的商场,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的。

米恩华有钱了,但他最大的财富不是钱,而是503个孩子。

起初,是政府指派华凌集团对口帮扶和田,他拿出100万元捐建了”华凌希望小学“。

但是,当米恩华看到那些孩子后,才知道现实的残酷,一座小学远远解决不了孩子们的生存问题。

18岁的孩子大字不识一个,甚至连汉语都不会说,他们的生存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

于是,米恩华对和田、喀什等地的孤儿做了详细调查,第一批6个民族的152个孤儿进了他家,年龄从几个月到10多岁的都有。

慢慢地,他家住不下了。

米恩华就拿出几千万元,修建了福利院、技校。

他的妻子杨小玲辞去工作,专门照顾孩子们。

内向、自卑、不讲卫生,是孩子们的通病,杨小玲从生活到心理,都需要操心。

而米恩华则是给孩子们制定了一个10年规划,送他们去内地学习汉语,学习好的上大学、出国留学。

学习不行的孩子,就在技校学习酒店管理、计算机等技能,成为华凌的员工。

米恩华和孩子们

如今,他已收养了503个孩子,成为中华慈善总会的首届百位慈善人物。

米恩华和他的华凌集团,不仅在新疆拥有了巨大的商业版图,还走出了国门。

2007年,他的木材厂开到了格鲁吉亚,并获得当地多个金属矿的开发权。

2012年,他收购了格鲁吉亚BASIS银行的股份,是我国第一个收购海外银行的民营企业家。

格鲁吉亚总理马穆卡•巴赫塔泽会见米恩华

65岁米恩华一直在勇往直前,他不能停,也不敢停。

”停下来,我的5万个客户、5000名员工、503个孩子怎么办?“

这他说的,更是一个强者对于社会的担当,相信社会也定会回报给他春暖花开。

祝愿米恩华的商业版图越来越辽阔。

作者:ZHL绥萍

编辑:桢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