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就是当年国民党一直在找的军火大盗......”
1995年,在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医院里,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太太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
此时她用尽全身力气说出了一个秘密后,就永远闭上了眼睛。
这位老人究竟谁?她为什么说自己是“军火大盗”呢?
不爱红装爱武装的高崇德
这位老人名叫高崇德,1904年出生于辽宁省黑山县。
小时候其他小女孩还在学习女红和三从四德的规训时,高崇德就十分迷恋武侠故事。她看着书中的穆桂英挂帅,花木兰替父从军,经常幻想着自己也能上阵杀敌,成为一个女侠客。
1928年,日本关东军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东北军阀张作霖。这件事一下子就点燃了东北地区人民的抗日热情,东北军随时准备和关东军作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崇德在一次偶然的集会中认识了东北军团长的吕正操,他们两人同样怀着的抗日战斗热情,一见如故。
吕正操在1923年考入了东北讲武堂,毕业后被分配到东北军带兵。凭借自己出色的本领,吕正操一路晋升,成为了张学良的副官。
高崇德在吕正操的指引下积极学习练枪的方法,没过多久就成了小有名气的“神枪手”。
随着深入的了解,两人慢慢互生情愫,之后成为了夫妻。结婚后,高崇德跟着丈夫出入军营,经常帮助开展军事操练,在他们夫妻二人的帮助下,张学良带领的东北军愈发壮大。
怀有一颗爱国之心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军队迅速占领了东北三省。此时蒋介石却主张”攘外必先安内”,东北军不敢正面和敌人抗衡,纷纷撤回了关内,吕正操也有任务在身,不能陪在高崇德身边。
眼看着自己国家的大好山河被拱手相让,高崇德十分生气,她不顾自己的身份,整日在街上参加抗日爱国游行宣传抗日爱国思想,“同胞们,现在我们的国家被外人侵略,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团结起来,将他们赶出去……”贴标语、撒传单、公开演讲、组织大家游行,虽然她的行为引起了国民党的不满,但高崇德管不了那么多,只想让更多的人听到自己的声音。
在一次游行中,高崇德认识了一位姓王的先生。王先生是一位共产党人,他发现这位军官太太和其他人不一样,内心充满了正义和勇敢。他找到高崇德,并送给了她一本《陶罗斯上前线》的书籍,里面讲述了一位苏联姑娘,为了维护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奔赴前线的故事。
高崇德看完后内心很是震撼,逐渐萌生了加入共产党的想法。
当时上级安排吕正操带着部队和河北南部的日军进行对抗,但是他们物资不足,而要想打赢这场持久战必须有足够的物资支撑。高崇德在了解后立马带着战士家属们临时建立了一个后勤部,为前线运送物资。
中途吕正操因为一些小事被判了叛国的罪名,关进了监狱。作为吕正操的妻子,高崇德自然而然的也要受牵连,所有人都在劝她赶紧逃命吧,高崇德不但不跑,还想方设法的救吕正操。
她找到了59军军长万福麟,为了不让吕正操蒙冤,万福麟答应会想办法的。后来在全军的努力下,吕正操终于洗清冤屈,平安释放了。
没过多久,高崇德再一次遇到了王先生,王石先生说:“我观察你很久了,我觉得你确实是个爱国的好青年,现在我想带你去见一个人。”
王先生将她介绍给了林伯渠,高崇德见到林伯渠后,激动的俄表示:“我可以上战场杀鬼子,我不怕吃苦,请给我派任务吧!”
林伯渠看着眼前满腔热血的高崇德说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你一个女娃子还是不要上前线打仗了,但我交给你一个特殊任务,它远比上前线杀鬼子更重要,事关千万名战士的性命,甚至关乎战斗的最终胜负。”
高崇德一听眼睛都亮了,连忙问道:“是什么呀?”
“我想让你能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以及任何可以利用的渠道,全力为我军提供军火。但是这个任务很危险,一旦暴露就会失去性命,你能接受吗?”
高崇德听完后,虽然觉得秘密运送军火虽然不如上战场杀日本鬼子痛快,但是只要能为革命贡献一点力量,也算是保家卫国了,于是高崇德很痛快的就答应了下来。
秘密运送军火
高崇德之先是卖掉了自己所有的首饰,拿钱紧贿赂军火库门口的守卫人员,后来再用新兵配发枪支的理由,陆续向外运输军火,然后再把这些军火悄悄运到八路军手上。
但高崇德发现这种方式太浪费时间了,不仅运送的数量少,还很容易被发现,她得想个别得办法才行。
高崇德进入军火库后发现,里面除了枪支弹药,还存放了许多缝纫机。在当时缝纫机并不属于军火用品,但是它价值不菲,能换到很多东西,很多军官缴获了缝纫机后都会存放在这里。
高崇德看着这些缝纫机,突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她决定自己办一个缝纫机工厂。
她拉上别的军官太太们一起投资创办了缝纫机厂,并且还提议把缝纫机都存放在军火库房里,这样能节约成本。
当时东北军的任务不多,军火们放在军火库中长时间都没什么变动,所以盘查的战士们都是走一下过场草草了事,根本不会仔细查看军火数量。
高崇高就专门挑在晚上来存取缝纫机,她把缝纫机拿出来,将军火装在缝纫机的箱子里运送出去,再把原本装军火的箱子放在原位,这样一点也看不出破绽来,高崇德用这个办法源源不断的将枪支弹药运到了八路军的抗日根据地。
即使有一些人发现军火库中丢失了军火,他们怕担责任,也会以战损上报,再申领新的军火。
1939年,刘伯承邀请高崇德到师部吃饭。在饭桌上,刘伯承说:“高崇德同志,你能帮我们搞点炮弹吗?”
高崇德二话没说,立马答应下来,后来她历尽艰辛,终于凑到了一批炮弹。为了保证炮弹能安全运送到我军地区,高崇德亲自带队,采用人工背运的方式将迫击炮弹送到太行山根据地。她的鞋磨破了,体重也从原先的120斤下降到80斤。
“军火大盗”
后来东北军所属军火库丢失的军火越来越多,最终引起了国民党的注意。他们经过调查发现丢失的军火数量巨大,甚至还惊动了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在经过多方调查后,他们注意到了高崇德。
1940年秋天,有三个人来到了高崇德的住处,高崇德认出了他们是预备三师的人,虽然当时双方都没说什么,但是高崇德还是察觉出了危险。
果不其然,当天晚上周围就响起了枪声,高崇德身负重伤,在警卫员的护送下逃了出来。我党派人迅速将她转送到了延安,紧接着又把她安排到八路军后方医院实施手术。
朱德曾亲自到医院看望高崇德,并对医护人员们说:“她是我党的功臣,你们一定要治好她的伤。”
后来为了保护高崇德的安全,我党将她的身份列入了最高机密,震惊一时的军火大盗就这样消失了。
1950年,高崇德在沈阳因为旧伤复发再次住院,出院后,组织没有再给她分配新的工作,而是将她安排到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干事院居住,享受正厅级的待遇。
从此高崇德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她对当年之事闭口不谈,直到临终前才将段不平凡的惊天往事告诉众人。
小结
高崇德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的事业,她从不在乎功名利禄,心里装的一直是祖国和人民。她也实现了自己小时候梦想,成为了一名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她的壮举也在中国的革命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向革命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