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您可点击一下红色的“关注”按钮,这对我继续创作优质内容有很大的帮助,感谢您的支持!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了无数战斗英雄,他们中的大部分都长眠在了朝鲜半岛的泥土里。

然而黄家富是活着回来的,他是仅有的两名一级爆破英雄之一。
他以一己之力摧毁了15座碉堡,歼敌211人,立下了赫赫之功。

黄家富
回国之后,毛主席对他赞赏有加,被授予全国英雄模范,受到了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一 出身寒微早年入伍1931年,黄家富出生于重庆市璧山县丁家乡,当时还属于四川省管辖。

他的童年很是悲惨,先是受到地主的压榨,父亲为了向地主讨回公道竟然被打成了重伤,告到了衙门一点用也没有,只能吃哑巴亏,最后父亲含冤离世。
母亲也患上了重病,没过多久撒手人寰,还是青少年的黄家富只好和哥哥相依为命。

家乡正是战火连天,在他7岁的时候,日军对重庆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轰炸,时间长达6年之久,重庆人民生灵涂炭,累计造成了将近4万人的伤亡,他们侥幸躲过了日本人的杀戮。

在解放战争中后期,他和哥哥在上山砍柴的时候被国民党抓走,当时的战局对国民党十分不利,他们急需新鲜血液来壮大自己的武装力量。

黄家富兄弟两人无奈之下只能顺从,但是战场上的节节败退让黄家富对国民党失望透顶,哥哥在战斗中不幸离世更是让他悲痛不已,他意识到再为国民党卖命毫无意义。

在一次战斗中,他侥幸逃离了军营,历经千辛万苦回到了家乡,然而家乡也不安宁。
黄家富饱尝人世的酸甜苦辣,亲眼目睹了同胞的苦难生活。

他当然知道保家卫国的行为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然而“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思想在他的心里牢牢扎根,在1949年加入了人民解放军,那年他刚刚满18岁。
他跟随部队参加了解放四川地区的任务,在家乡作战黄家富自然精神百倍。

他一开始担任通讯员,在一次外出送信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三名土匪,擒匪本来不是他的任务,仗着年轻气盛,黄家富居然把三个土匪抓回了我军的大本营。

面对这意外的收获,领导一方面对他立功行为表示赞赏,另一方面也对他的擅自行动进行了批评,黄家富虚心接受。

上级看到他孔武有力且很有朝气,就安排他到战斗一线,黄家富得到了进一步的历练,变得更加成熟,也更意识到和平局面是如此来之不易。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了,面对联合国军的进攻,我国领导人高瞻远瞩指示志愿军入朝作战,和朝鲜朋友同仇敌忾抗击敌人。

1951年黄家富响应号召,加入了光荣的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为正义的事业而奋斗。
他被分配到第12军第34师第100团。

在军长曾韶山的领导下,军团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黄家富的能力战友们有目共睹,他先是在步兵连担任副班长,随后又被调到火箭筒班担任爆破兵。
不久之后,黄家富就有了用武之地。

联合国军在战场上的举步维艰,在1952年他们孤注一掷发动了“秋季攻势”,希望一举改变战局。
飞机在朝鲜半岛的上空轰鸣,大炮把泥土炸出一个个坑洞,猛烈的攻势让不少我军战士受伤。

即便如此,志愿军将士们英勇杀敌,绝不会让他们的如意算盘得逞。
黄家富所在的100团接到任务,摧毁敌军的红山堡防御体系。红山堡的地理位置十分险要,正好是一块突出地,是双方必争之地。

而且上甘岭战役一触即发,如果能顺利拿下这个山头,就可以撕开敌阵的一个大口子,为大部队反攻打下坚实基础。
要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谈何容易?

红山堡周围是一片空旷的区域,很难找到掩体,在山上敌军部署了许多碉堡,机枪火炮不计其数。
在碉堡前还有一层层的铁丝网,沟壑多如牛毛,地形显然是易守难攻。
联合国军也深知红山堡的重要程度,安排精锐部队驻扎在此。

本来我军寄希望于用大炮进行攻击,然而和联合国军的武器相形见绌,对方的防御体系又是无比坚固,根本无法撼动他们。

此时的连参谋部里灯火通明,军首长对怎么拿下红山堡颇为头疼,踌躇再三别无良策,只有依靠爆破手前去埋炸药包炸碉堡。
一旦成功,可以为大军赢得胜利,但是对爆破手来说却是十分危险的任务,枪炮无眼,稍有不慎就会献出宝贵的生命。

在动员会上,连长向战士们阐明了这次行动的伟大意义,也激发了黄家富的斗志。
他当即表示:愿意成为突击小分队的一员,不完成任务誓不罢休。
不少战友为黄家富所感染,也纷纷举手加入了突击队。

按照部署,队员们三五个人组成一个小队,准备完毕后整装待发。
敌人第一时间瞭望到了我军的行动,竭尽全力也要阻止我军的炸碉堡任务,一时间炮火连天,土石纷飞,这对黄家富所在的小组来说是莫大的困难。

无数的子弹炮火向志愿军将士涌来,很多突击队成员难以招架,都倒在了地上。
黄家富小队的副班长熊德山也难以幸免,战友老郑被炸成重伤。
黄家富和其他两名战士没有退缩,继续冒着枪林弹雨匍匐前进,为着崇高的革命理想勇往直前,战友没有完成的使命就由他们来接力完成。

天上没有月亮,星星也似乎在明亮的炮火之下,失去了往日的光芒。
为了躲避炮火,黄家富三人只好沿着悬崖峭壁向上攀爬,在这个过程中,又有一名战友中弹身亡,另一个战友在被炮弹击中了肩膀受了重伤。

即便如此,他还嘱咐黄家富一定要顺利完成任务,整个小组的希望都寄托在黄家富的身上。
黄家富含泪承诺,一定不会让战友白白牺牲。
他趁着夜色破坏了一层铁丝网,但是原本准备埋藏炸药包的坑道却怎么样找不到了,原来的标记物已经被大炮摧毁了。

就在他寻找之际,空中突然被照明弹点亮,宛如白昼。黄家富迅速躲藏,才没有被敌人发现。
在躲避的过程中,他没有忘记观察敌军的动态,点亮的照明弹正好让他找到了坑道的位置。看到时机成熟,他扛起了3公斤重的炸药包,急步来到了坑道旁,拉响了导火线。

只听到一声巨响,整个山包塌陷了下去,黄家富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冲击波震昏了过去。
这一炸,让敌人一个连的指挥所都埋入黄土,敌人的指挥系统直接陷入瘫痪。黄家富苏醒后,继续向着下一个目标进发。
敌人看到指挥部被炸,都仓皇出逃,壕沟里面布满了逃亡的联合国军。
黄家富再一次匍匐到壕沟边,扔了两颗手雷,又再一次拉响炸药包的导火线。

这次的冲击把黄家富甩出去一米多远,他再次昏了过去。
好不容易醒来后,他又看到有一队敌人试图跑进地堡,他的炸药包又一次大发神威,炸毁了敌人的藏身之所。

在爆破任务完成后,他主动要求加入步兵阵营,用机枪消灭了20多个敌人。
但是他自己的手臂和大腿也被击伤,由于失血过多而昏了过去。
再次醒来时,黄家富已经躺在了野战医院的病床上,是战友们把这位爆破英雄抬回了大后方。

睁开眼睛的第一句话,黄家富就问自己有没有完成任务?
军首长握着他的手,告诉他爆破任务大获成功,红山堡的战斗也以我军大获全胜而告终。
听到首长的话,黄家富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事后统计,黄家富以一己之力在一个晚上就摧毁了敌军15个碉堡,消灭了211名敌军,在朝鲜战场上创造了战斗奇迹,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回国以后,他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各位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被誉为是“活着的戚继光”。彭德怀总司令也对黄家富大加赞赏。
随后黄家富一直在我军服役,历任营长、副团长、团参谋长、副师长等职务,直到1987年退休。
在2011年,黄家富同志去世,享年90岁。

正是因为有无数像黄家富这样的革命先烈和战斗英雄不怕牺牲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国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他们的光辉事迹理应被后人所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