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炮还能反舰?这听起来似乎有些“跨界”,毕竟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火箭炮是用来打击地面固定目标的,比如敌方的阵地、指挥所、装甲集群等。但美国海军陆战队偏偏不走寻常路,他们把“海马斯”(HIMARS)高机动性多管火箭系统玩出了新花样,试图让它具备反舰能力。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一次实弹演习中,“海马斯”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

“海马斯”火箭炮
2023年4月,美国陆军在一次实弹演习中,动用了“海马斯”火箭炮,向一艘退役的菲律宾海军护卫舰发射了6枚GMLRS火箭弹。按理说,GMLRS火箭弹射程可达70公里(约44英里),精度也相当高,打击12英里(约19公里)外的目标应该是小菜一碟。可结果呢?6枚火箭弹全部落空,无一命中!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 “海马斯”究竟能不能反舰?如果不能,问题又出在哪里?

“海马斯”火箭炮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了解GMLRS火箭弹的制导方式。GMLRS全称是“制导多管火箭系统”,它采用的是GPS/INS复合制导。简单来说,就是利用GPS卫星定位和惯性导航系统(INS)来引导火箭弹飞向目标。这种制导方式对于打击固定目标非常有效,因为固定目标的坐标是已知的、不变的。但在打击移动目标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海马斯”火箭炮
军舰可不是静止不动的靶子,它会不断地航行、机动。即使“海马斯”在发射前获得了军舰的位置信息,但在火箭弹飞行的几十秒甚至几分钟内,军舰早已离开了原来的位置。GMLRS火箭弹虽然具备一定的修正能力,但它的机动性毕竟有限,无法像反舰导弹那样灵活地追踪目标。这就好比用步枪打飞鸟,如果鸟儿静止不动,你或许能打中;但如果鸟儿在空中飞舞,那就只能凭运气了。

“海马斯”火箭炮
除了制导方式的限制外,“海马斯”反舰还面临着另一个难题:射程。尽管GMLRS火箭弹的射程有70公里,但在实战中,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海马斯”通常需要在远离海岸线的地方发射。如果要在西太平洋地区用“海马斯”反舰,那么它的部署位置很可能距离目标数百公里,这已经超出了GMLRS火箭弹的射程范围。当然,“海马斯”也可以发射射程更远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但ATACMS一次只能携带两枚,火力持续性又成了问题。

“海马斯”火箭炮
其实,美军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为了提高“海马斯”的反舰能力,他们进行了一些改进和尝试。比如,给“海马斯”配备“大脑舱”(Brain Pot)。这种特殊的装置内部没有火箭弹,而是装满了电子设备,可以模拟不同类型导弹的发射,包括反舰导弹。这样,“海马斯”就可以在不实际发射火箭弹的情况下进行反舰模拟训练,提高了训练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海马斯”火箭炮
“海马斯”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快速部署和打击,其高机动性确实令人称道。它可以通过C-130运输机进行空运,快速部署到前沿阵地。而且,“海马斯”的操作非常便捷,只需要3名士兵:司机、炮手和车长。车长负责指挥和引导,炮手负责输入射击参数,司机负责驾驶。在接到火力指挥中心(FDC)的指令后,“海马斯”可以迅速驶向发射阵地,发射火箭弹后立即撤离,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般流畅。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再装填速度,它可以在3分钟内完成弹舱的更换。

“海马斯”火箭炮
尽管实战表现不尽如人意,但并不能完全否定“海马斯”反舰的尝试。它至少表明了一种思路:将现有的武器平台进行改造和升级,赋予其新的作战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研发成本,缩短装备列装周期。

“海马斯”火箭炮
或许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比如给火箭弹加装更先进的导引头,或者采用更灵活的发射方式,“海马斯”真的能成为一款合格的反舰武器。但就目前而言,它还只能算是“兼职”反舰,距离“专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