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编迷上了一档“普法节目”,不看不知道,差点错过了一个宝藏。
它配乐老、画质渣、全程靠一个交警和摄像大哥撑着,还动不动就是一番“说教”。
偏偏就是这档节目,十几年过去,仍能靠几个片段火遍全网,被网友评为“国内综艺搞笑之最”的同时,总被拿来和春晚小品相较。
豆瓣网友
它就是集相声、小品、杂技于一体的《谭谈交通》。
1
《谭谈交通》自始至终只有一个主持人——交警谭sir。
他长相帅到有”诱惑力”,因特别喜好和群众拉家常,被无情评价为“话多”。
也正因为这样,他总能把一个交通普法节目,硬生生变成相声专场。
今年最出圈的梗,莫过于“成华大道和二仙桥”了。
有一回,谭警官发现前面有辆电瓶车,走在快车道不说,后面还拖了很长的货。
紧急截停后,那个大爷很是“乖巧”,对警官的提问“有啥答啥”。
谭警官原本想诱导式教育:“你该走哪儿啊?”
大爷毫不犹豫:“到二仙桥。”
这答案偏得猝不及防,谭警官不死心:“我是说你该走哪个道?”
“走成华大道。”
“什么成华大道”,谭警官想让大爷意识到不能走快车道。
最终他决定换一种问法,“我是说你这车子能拉吗?”
大爷的回答依然干脆:“只能拉一点点。”
“我是问能不能拉?”
“能,只能拉一点,不能拉多了。”
眼见谭警官即将进入抓狂状态,大爷也不耐烦了,说警官你到底想说啥。
那委屈的眼神,每一秒都透露着:
想教育人反被人家嫌弃,怕不是谭警官的日常。
这天,谭警官又见到一位大姐,用一个瘦小的电动车,驮着一张很大的床,在马路上骑得偏偏倒倒的。
拦下后才知道,这床是大姐捡的,准备拿回家当新床睡。
言语间,大姐有点无奈:出来打工没挣到钱,否则才不会睡这么烂的床。
谭警官好心安慰她,说这床也不烂呀,还是挺完整的。
大姐眼睛一亮,“那这床给你吧”。
一边说一边拍拍床,很豪爽的样子。
警官心想,反正要劝她把床取下来,不如趁现在取。
正当他打算进一步行动时,大姐发话了:“取下来你给我五十块钱(就行)。”
还要给钱啊?谭警官有点懵。
“当然要给钱噻,不给钱谁会给你东西啊。”
警官放弃了,说那床你留着吧。
不料大姐反而不高兴了,埋怨警官既然不想要床,干嘛把她拦下来。
但她很快就释然了,“那我就走了噻”,大姐一边说一边推车往前走。
警官慌了,赶紧又拦下来,这次直接了当:大姐你这样危险!
大姐终于明白了意思:“闹了半天,你说了这么久都没说清楚”“你就直接说我危险就行了噻”“你把我都聊糊涂了,你在聊什么我都不知道了”
最终这场交通安全教育,以警官连连道歉作结。
2
常在“江湖漂”,谭警官也经常遇到武林高人。
这次,他看到一辆三轮车,满满当当载了两三层货物,上面还坐着一个人。
那人“潇洒”地一脚踩在车栏上,任由车子颠簸,自己巍然不动,宛如当代李小龙。
谭警官问过才知道,车上的小伙子自小在河南长大,是个“练家子”。
不过警官还是有点担心,“坐在上面你都不怕掉下来吗?”
小伙子很自信:“主要是腰马合一,有点技巧嘛!”
说罢,他应警官邀请,展现一下身手。
只见这小伙子一手扶着车栏,示意众人让开点位置,然后单手用力,利落翻身。
接着只听“啪”的一下……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在尴尬的气氛中,小伙子摸头讪笑:“今天见到警官,一时失手。”
最后他打了一套拳,来证明自己的武力值。
虽然这位年轻人的功夫有点存疑,但谭警官真的遇到过“高手”。
那是一个炎热的天气,谭警官看到前面有一辆大货车,无视红灯直接冲向路口。
按照以往惯例,警官先是引导他:“刚才这个路口你怎么过的?”
司机十分冷静:“我看到绿灯才过的。”
谭警官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又确认了几次,司机仍坚持以上说法。
眼见司机睁眼说瞎话,谭警官也不绕弯子了。他知道口说无凭,就伸手向摄像大哥要监控。
同时他也当了一回嘴强王者:“大家伙都说我是最擅长打脸的,今天我就打打你的脸。”
注意这个边说边伸手的动作:
说时迟那时快,司机以为自己要被打了,一下子抓住了他的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他在按在车上。
接下来的几分钟里,两人一直保持着这个姿势:
最后,这张图成了当期节目的封面。
3
当然,作为警官,谭sir也有许多“高光”时刻。
比如有一回,谭警官发现一辆电动车违规拉门板,后面还有一狗在拼命地追。
等警官拦下车时,狗也终于赶上了,累得躺在地上直喘气。
因为心疼小狗,警官就提醒车主:“拉这些累不累呀……其实我觉得还有比你更累的。”
不料车主机智抢答:“我知道,就是你们人民警察。”
看小狗趴在马路边,他还亲热地招呼:“谭谈过来”
谭警官在旁边听着,分外耳熟。
不过后来证明,这一切都是误会,谭警官也回归主题。
他出于经验,先是表示了对小生意人的理解:“我知道现在(不太可能)找一个车子帮你拉门板,你很穷,也没有钱……”
车主不乐意了,“哪个没钱?”
说罢,他还掏出兜里的钱,硬要和谭谈比比谁的多。
在看到谭警官只有几十元的纸币后,心满意足地疯狂嘴角上扬。
谭警官借此机会切入正题:“(你钱)真多,这样,你交点罚款好不好?”
车主立马变脸,“哪个有钱哦?”
“我这是辛辛苦苦赚的黑心钱……血汗钱”
一番推拉周旋,成功让司机“自爆暗雷”。
4
仅仅搞笑,恐怕还不足以支撑豆瓣9.5的评分。
正如不少人所说,节目最大的亮点,其实是两个字:
真实。
一个交警,一条马路,拍的无非是寻常百姓家鸡毛蒜皮的小事。
但也正是这些小人物的故事,包裹了众生百态,里面是道不尽的辛酸苦辣。
谭警官遇见过一对师徒,师傅骑着电动车,徒弟坐在后座上,这本就算超载。
但师傅还不好好骑车,非要把头趴在车把上,远远看去仿佛在“用嘴开车”。
警官问过才知道,这是因为车坏透了——线断了,板凳也掉了,必须得趴在车把上,用手捏着线,车才能跑。
因为这样骑车,两人已经摔了很多次,徒弟连裤子都摔烂了。
为什么还不换辆车?
舍不得。
与之类似,谭警官有次抓到一辆电动车,上面坐着三个人。
等他过去谈话时,其中一人却径直走到后面,两手一背就躺在地上。
“(他)累了,上班累了”,同伴早就习以为常。
他们都在工地打工,每天的任务是在几百米的高空刷墙。
这份工作有多危险?
不戴安全帽,从楼上摔下来;好端端走着,也可能被不明物体砸着头。
说这话时,小伙子依旧躺着,安全帽微微遮住上半边脸,语气平淡地仿佛在讲无关的故事。
他渴望休息,渴望一份感情,希望下次见父母的时候,能“抱钱回去”。
“困啊。”
几句话的功夫,他就已经睡着。
《谭谈交通》播出十几年,有人把它当作法制节目,也有人会在不开心时,专门拿它下饭。
看那些当事人滑稽的言辞,也看节目里受困于生活的那些人,有没有找到什么解法。
很多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大爷的片段。
他瘦得皮包骨头,每天蹬一个三轮车载着弟弟,拉一车柴禾去卖。
谭警官担心他的安全,就劝:
“家里的人难道不担心你吗?你爸爸不管你?”“我爸爸死了11年。”
“妈妈呢?”“妈妈死二十多年。”
“老婆也死了,死了十一年了。”
“子女也死了,(老婆)生娃娃难产死的。”
“那你没有什么兄弟姐妹吗?”
“哥哥死了十八年了,弟弟在这儿”,老大爷抬手指了指车上,弟弟正在疑惑地看着他们。
看谭警官上前跟弟弟搭话,大爷制止了。
“弟弟是傻的,说不了。”
谭警官一时消化不了这么多信息,他有些疑惑地问大爷:
“发生了这么多事,为什么每次见你,你好像还特别开心?”
“往前看。”
大爷一边笑一边比划。
喜乐也好,苦难也罢,不可否认,很多时候命运设下的难题确实无解。
那么我们要做的仅仅是:往前看。
往前看,一切仍存有希望。
那些趴着骑电瓶车的师徒、在大街上睡着的工人、风吹日晒兢兢业业的谭警官,以及屏幕前的时而哭时而笑的你我……
不都是用一点刻意制造的“大大咧咧”,支撑自己度过每一次疲惫、绝望的时刻。
伴随节目一期期播出,谭警官不知不觉成了“名人”。
有好几次,他正在办案时,突然走过来几个路人。
他们或是被谭警官劝说过的司机,或是单纯的节目粉丝。
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表示:感谢谭警官,因为他,自己在出行时注意了很多。
为了表达喜爱,他们还纷纷拉着谭警官合影,或者干脆拿他当背景板照相。
以至于很多次,谭警官办完案子才发现,身后莫名多了一大堆的人,个个像观光游客一样喜气洋洋。
用法律填补无知,用温情治愈人心。
这也许就是作为硬核科普节目,《谭谈交通》的难得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