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种植看似简单,但要获得高产,温度管理是关键。
温度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贯穿始终,从萌芽到果实成熟,再到冬季休眠,每个阶段都有其适宜的温度范围。
温度管理不当,可能导致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产量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往往是温度管理不到位。
葡萄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不同生长阶段对温度的需求也各不相同。
接下来,我们就详细了解一下葡萄不同生长阶段的温度管理技巧。
让我们来看看葡萄的萌芽期。
春季,当葡萄开始萌芽时,温度最好保持在10℃以上。
过低的温度会延缓甚至阻止新芽的生长。
同时,土壤温度也很重要,30厘米深处的土壤温度最好在7-10℃之间,这样才能促进根系发育。
因此,有经验的果农通常选择在春季2-3月或秋季10-11月栽种葡萄苗,这两个时间段的温度适宜,有利于葡萄苗扎根生长。
接下来是葡萄的生长旺盛期——长叶开花期。
当葡萄叶片长出后,它们就喜欢温暖的环境了,白天25℃左右的温度最适合生长。
但是,到了5月前后的开花期,温度就不能过高,超过35℃会导致花苞干瘪,坐果率降低。
夜间温度也不宜过低,最好保持在15℃以上,以保证花粉顺利传播,提高坐果率。
到了7月份,葡萄进入果实膨大期,这是决定果实品质的关键时期。
白天28-32℃,夜间16℃左右的温度,加上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葡萄积累糖分,使果实更加甜美。
如果持续高温超过38℃,果实生长反而会变慢,而且容易出现晒伤。
此外,在果实膨大期,浇水也要注意,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浇凉水,以免损伤根系。
葡萄的越冬期也需要精心的温度管理。
虽然葡萄怕冷,但冬季温度过高反而不利于来年生长。
理想的越冬温度是0-10℃,让葡萄藤充分休眠,积蓄能量,为来年春季的萌发做好准备。
在北方地区,如果温度低于零下4℃,葡萄根系容易受冻,因此需要选择抗寒的砧木,并做好保暖措施,例如培土。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阶段,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
盆栽葡萄要注意避免将其放置在水泥地面上,最好垫上木板隔热。
连阴天后突然放晴,要及时拉上遮阳网,防止叶片晒伤。
秋季修剪后,不要急于覆盖薄膜,让葡萄藤逐渐适应低温环境。
总而言之,葡萄种植的每个阶段都需要精细的温度管理。
从选择适宜的栽种时间,到控制生长期的温度,再到冬季的保暖措施,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只有掌握了葡萄的“温度脾气”,才能种出高品质的葡萄。
那么,除了温度,影响葡萄生长的其他因素还有哪些呢?
我们下回再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