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落后的技术去造先进的武器,到底能整出什么样的幺蛾子?武器要先进,必然要有先进的技术支撑,然而就有国家偏偏不信邪。

首当其冲的就是印度,各种骚操作,直接跳出三界之外。众所周知航母舰载机需要有专门牵引车,这玩意儿老贵了,表面不起眼,跟大号卡丁车似的,但一台就高达几千万,航母全世界也没几个,产量少,技术要求高,自然单价就高。

印度肯定不能信这个邪,不就个拽飞机吗?能用就行,单杠拖拉机安排上,便宜,接地气,还有劲,至于效果,能拽动就行,至于能不能给拽海里去,咱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还有印度的高超音速导弹,自称射程超过了1500 公里,威力无穷。

但就是在试射的时候,发射筒的盖子没有被顶掉,反而还跟着导弹一起飞了出去。咱先甭管它算不算高超音速什么的,就光头上顶着个“飞饼”出去的导弹,放眼全球,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学的会,发射个导弹,每次都能弄出让你挠破脑袋也想不出的新花样,上次能把导弹发射后弄丢了,搞得周边国家紧张兮兮。现在又顶着个圆盘,不知道的以为有新的空气动力原理需要验证呢。果然再怎么努力抽象都抵不过这种天赋型选手,空前绝后了属于是。

但别以为这已经是巅峰,后面这位更猛,都说战争能促进科技的发展,激发人们的创造力。而就在欧美列强还没搞出计算机和集成电路的时代,还是我们的邻居,日本就已经开始研究人工智能导弹了,代号神风特攻队。

各个国家国都馋哭了,目标自主识别,弹道自主规划,真正做到完全智能化。这技术曾被用于攻击美军,各方面指标都不错,就是有点费人。当时他们虽然不知道什么是计算机,什么是雷达,但这飞行员猛啊,驾驶飞机,撞向敌舰,保证不负天皇的嘱托。
而和日本有过之而不及的就不得不提朝鲜2013年阅兵式上出现的核战术背包了,纯自主研发的黑科技。

美国曾研究过这个东西,但苦于成本太高,一直没有什么进展。

核武器做大很容易,做小非常难,需要极高技术,如果啊,只是说如果朝鲜的小书包里真装有小型核弹,那这玩意无疑是一种自杀式的武器,先不说带这玩意能不能一换一群攻击敌人,估计还没看到对面长啥样,自己就被辐射搞死了。
所以说啊没那金刚钻就别揽那瓷器活,企图用歪没邪道超车在别人眼里只能是笑话,但这也不是绝对,有那奇葩的玩意,还真能摇身一变成为跨越时代的武器。


众所周知,越是条件艰苦的军队越是能够把武器装备玩出花来,中东这地方,因宗教原因以及漂亮国对于石油的争夺,那是从来就没消停过。闲着没事就干,喜欢互相交换友谊的子弹。感情到位了,还会互相发射RPG来提升双方的好感度。

但中东战乱地区的经济水平也比较差,总这么打,谁都扛不住,不过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也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煤气罐可以当炸弹这事算是传开了,只需在罐体内填装少量炸药就可制成杀伤力极强的"大杀器"。最主要的是便宜啊,煤气罐加上整体改造的人工费用,一共也就几百块钱。

据称一个装满炸药的煤气罐,其威力可相当于3000颗手雷。炸坦克、干装甲车、破野战工事、灭密集队形,大显神威。煤气罐的成功转型,也算是为中东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不过这种打法啊,看似新颖,其实都是咱家玩剩下的。早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就运用了油桶和炸药包来痛击国民党的坦克和精英部队。

汽油桶一个人扛着就能走。还可以自由控制口径,桶有多粗,口径就有多大,装上炸药包,射程一、二百米,所到之处,无死角轰炸,因为太过不讲武德,所以又被称为,没良心炮。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大量使用,并且威力不俗。

其次就是明明只想好好做水管却被改装成火箭弹的莱阳钢管厂,它到底是如何流出去改成武器的咱也不知道。唯一可以说明的就是产品质量名列前茅且价格适中,谁买的也不知道,但绝对不是黎巴嫩。

自古英雄不论出处,武器装备亦是如此。就算是煤气罐被冠上了“地狱大炮”的名头,也不能改变它土制武器的事实,只不过是战争形势下的应急产物,难成大器,很难与真正的现代化武器装备抗衡。那你觉得已经落后的武器经过魔改能不能有用武之地呢?
天上米格21,地上59,手中79,各种魔改武器争奇斗艳,你知道咱家在魔改这一块有多厉害吗?热衷于对手头装备进行各种各样的折腾,是咱家的优良传统,除了59这一类的改装“老将,魔改界还有另一位“9字尾”的大佬,那就是跟随我军钻过雨林上过老山暴揍过越猴的79式冲锋枪。

作为国内自研的第一款冲锋枪,在当年的战场上恶评如潮,虽不至于惨不忍睹,也是实在不敢恭维,因此不得不从正规军中撤装,但奈何存量实在是太大了,不用也得用,所以只能给79来个超级大变身。

全国各地各显神通,给他搭配了不少时髦的配件。例如给它加装一个战术护木,然后在上面加装战术手电、激瞄和握把等。有的还给79式冲锋枪加上皮卡丁尼导轨。

还配上了各种各样的瞄准镜。目前主要装备给了公安干警和武警部队。现在的79别说亲妈了,亲祖宗来了都认不出来。

再说空中,论魔改,谁都没有米格21“魔”,咱家算是把米格21彻底玩明白了。这玩意是上世纪50年代苏联研制的轻型前线战斗机。

当时苏联其实不太想给,不过因为形势变化,最终还是交付了,但随着中苏关系的不断恶化,中国并没有得到全套的资料和设备,而且到手的文件有很多都是错误的。

这咋整,自己修改吧,同时着手研发歼7战斗机。原型机于1964年初开始生产。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下颌进气方式改为机腹进气,更换了复合装甲,鸭式前翼、三翼面布局、多个外挂点、挂点半主动雷达制导,中程空空导弹啥的,改到这咱的歼7可能连原始设计都不敢认这是自己家的娃。

没办法,贫穷开发了我们的想象力,中国捧着米格21硬当了30年主力战机,就这魔改,还有谁不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