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放弃编制,回到山区母校接力张桂梅的周云丽,现在怎么样了

叨哔叨了 2025-04-01 10:48:27

文/编辑 叨哔叨了

2025年3月25日。

一则消息将丽江华坪女高再次送上热搜。

这座由燃灯校长张桂梅一手创办的“全女高中”。

即将在2025年被授予“文明校园”称号。

作为用 17 年时间将 2000 多名大山女孩送出山区的功勋学校。

华坪女高的成功离不开张桂梅校长和各位老师的辛苦付出。

而在一众教师中,有一个人的存在却颇为特殊。

她叫周丽云,是电视剧《山花烂漫时》中谷雨的原型。

明明有机会走出大山,却放弃编制回到母校任教。

为了留下来,她不惜和张校长据理力争。

留下来后,她又承受着炒作、作秀的质疑。

如今距离她回到母校已经过去了十个年头。

已经人到中年的她,可曾后悔过吗?

“天崩开局”:被命运扼住咽喉的童年

说起周云丽的故事,那真是一部“草根逆袭史”。

她出生在华坪县永兴乡的一个彝族村寨。

母亲在她1岁时病逝,父亲身患小儿麻痹症。

全家老小的生计,都要父亲佝偻着残疾的身躯,在贫瘠的土地上种地维持。

在医疗条件匮乏的情况下。

6岁那年的一场高烧,让周云丽永远失去了右眼视力。

可即便如此,她却从没想过要放弃学业。

仍然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县里的民族中学。

中考放榜时,周云丽和姐姐一起考上了高中。

可等她们攥着超过高中分数线的成绩单回到家时。

却看见父亲蹲在门槛上,用龟裂的手掌反复摩挲着借据。

家里的情况姐妹两个都清楚。

在如此纠结的时候。

学习成绩稍微差一点的姐姐主动站了出来。

提出自己要辍学打工,供成绩更好的周云丽继续念书。

可父亲却坚决不同意。

就在他们一家人纠结不已时。

免费女子高中开始招生的消息却成为了她们命运的转折。

周父听说有位张老师创办了一所的面向贫困女孩的学校。

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领着两个女儿找到了张老师。

到了学校之后,她们惊讶的发现。

这里不仅免学费,连被褥、行李都备好了。

父亲颤抖着将两个女儿托付给了张老师。

张桂梅当时脱口而出的一句“这里就是你们的家”。

让这位从未落泪的硬汉红了眼眶。

2008 年 9 月。

周云丽穿着打着补丁的旧衣裳走进华坪女高。

在尘土飞扬的操场上,她第一次听见了改变命运的誓言:

彼时的华坪女高,教室漏雨、操场泥泞。

没有自己的厕所和食堂。

吃饭靠抢,上厕所排队,还要承受隔壁高中异样的眼光。

但张桂梅的“红色教育”却点燃了这群女孩的斗志。

军训、唱红歌、诵读党章……

在华坪女高的三年,周云丽像一块海绵,疯狂汲取知识。

清晨5点起床背书,深夜蜷在宿舍走廊补课。

张桂梅的“革命故事”和“红歌”成了她坚持下去的精神燃料。

2011年,她以超一本线的成绩考入云南师范大学。

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后来的周云丽回忆道:

“能成为女高第一届学生,是我此生最大的幸运。”

可这所学校给学生们带来了希望的同时。

也让不少年轻、有能力的教师望而却步。

华坪女高“留师难”,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月薪不足3000元、宿舍漏雨、三餐清苦。

与城市教师“光鲜”的待遇形成刺眼对比。

一人身兼多职是常态。

从备课到深夜到凌晨陪读,经常需要面临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透支。

但最令人难以接受的。

还得是山区闭塞的环境,和晋升无望的困境。

因为这些原因。

年轻教师来了又走,留下率不足10%。

面对教师流失的困境,张桂梅的应对措施堪称“悲壮”。

无人接班,她就自己上。

即便身患23种疾病、双手缠满绷带。

她仍坚持凌晨5点陪学生晨读,深夜最后一个离开教室。

工资全数补贴学生,自己常年吃咸菜泡面。

甚至将丈夫遗物变卖助学。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

这句誓言成了她留住年轻教师的“无声教材”。

也给周云丽的心理埋下了一颗火种。

张桂梅的“叛逆”学生:从“走出大山”到“重返大山”

2015年,大学毕业的周云丽面临人生分岔路。

一边是丽江市宁蒗县城的教师编制。

工作稳定、收入可观。

另一边是华坪女高代课老师的空缺,薪资微薄、条件艰苦。

这样两份待遇迥异的工作。

任三岁小孩来想都知道应该优先选择哪一个。

可周云丽却说:“听说母校缺老师,我整夜睡不着。”

最终,她撕毁县城入职协议,毅然回到华坪女高。

这一决定让亲友震惊:“多少人挤破头抢编制,你倒好,往山里钻?”

面对质疑,她只说:

“没有张老师,就没有今天的我。母校需要我,我必须回来。”

可重返母校的周云丽,遭遇的挑战却远超过了她的预期。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

她要面对父亲年迈多病,姐姐远嫁的困境。

一个人扛起一个家。

作为刚刚毕业的新老师。

她既要追赶教学进度,又要应对基础薄弱的学生。

深夜备课、刷题到凌晨成为常态。

甚至因压力过大偷偷哭泣。

不过这些她都能承受。

最让她伤心的,还要数网上哪些留言和嘲讽。

有人嘲讽她“浪费学历”“作秀”。

更有人质疑:“放弃编制,早晚后悔!”

就连张桂梅也曾担忧:“回来容易,坚持难。”

可现实中的周云丽,却用行动回击着质疑。

她将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部捐给母校,资助学妹们的生活费。

连续9年担任高三班主任。

带出的学生中,有考上浙大的医学博士。

有成为边防战士的彝族女孩。

更多的是像她一样选择回到基层的师范生。

她的“叛逆”,恰恰是对张桂梅精神的传承。

张校长曾说“走出大山就别回头”。

但周云丽用行动诠释了另一种答案。

回头,是为了托举起更多人的未来。

如今,她不仅是骨干教师,更参与招生、家访。

用亲身经历说服家长送女孩读书。

回到母校教学十年。

清晨 5 点的起床号,深夜 12 点的查寝灯。

办公桌抽屉里永远备着止痛药。

她的班级数学成绩连续多年全县第一。

无数曾想辍学的女孩因她重燃斗志。

2024年,电视剧《山花烂漫时》热播。

剧中以周云丽为原型的“谷雨”的成长让无数人泪目。

教师节那天,她给张桂梅送上一束花。

写下“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话语,也正是周云丽人生的真实写照。

如今张桂梅已年近七旬,疾病缠身。

而周云丽也被视为她的下一任接班人。

如今,她培养的学生中,有人考入重点大学,有人回乡支教。

更多人喊出“长大后,我要成为你”的誓言。

网友感叹:“这才是真正的教育闭环!”

结语

周云丽用 17 年完成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教育轮回。

她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

当被问及是否后悔放弃编制时。

周云丽只愿用行动作答。

在她的办公桌上,泛黄的教案本里夹着张桂梅校长年轻时的照片。

那个穿着褪色衬衫的身影,正与讲台上的自己渐渐重合。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她的选择像一记重锤,叩问着每个人。

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值得”?

或许答案就在华坪女高的晨读声中。

在女孩们走出考场时的笑脸上。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张桂梅创建的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拟获“文明校园”命名.极目新闻.2025-03-25

特别策划丨“我想成为像张桂梅一样的老师”.环球网.2022-09-10

张桂梅和她的女孩们:从改变一个人到影响三代人.红星新闻.2020-12-28

1 阅读:35
评论列表
  • 2025-04-01 12:25

    [赞][赞][赞]

叨哔叨了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