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否后悔对外发动过侵略战争?

时代有个大车轮 2025-04-07 12:24:54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日本投降前夕,8月10日,重庆《大公报》以《大时代展开了!》为题目,发表了慷慨激昂的社论:

“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受日本侵略压迫历51年,中国被压迫得喘不过气来,日本把中国每个人的脸抹黑了,通得全中国无路走,中国既以抗战,又把中国的领土大部占据烧杀淫掠,为所欲为。现在如何?日本本土在死亡毁灭,中美联军既在共同杀敌,苏联又从北面杀来,侵略中国的日本百万大军业已无家可归,只有坐待歼灭或俯首投降了!50年的威风,一旦如此,试间日本可曾想到?多行不义必自毙,日本帝国主义者今天自食其果报了!”

《大公报》的社论说的很真实也很客观,中国从甲午战争开始受到日本欺压长达51年,这是日本对中国半个世纪的蚕食和侵略,如果不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对中国的欺压还会持续多久,还真不好说。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最大的一次胜利,这次胜利挽救了中国,挽救了中华民族。

随着日本的投降,也宣告着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长达70多年的对外扩张政策彻底失败,半个多世纪积累的财富、军力等资源彻底毁之一旦。

在人员方面。

二战期间,日军的死亡人数大约在212万到232万之间,这包括在各个战场上的伤亡人数以及被苏联俘虏的60万日军。

在中国战场上,日军的死亡人数大致在45万到55万之间。

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死亡人数达到120万。

此外还有大量的日本平民伤亡,日本平民死亡人数约70万人,日本平民的伤亡主要发生在美军对日本进行的大轰炸和1945年8月上旬在广岛、长崎两地投放原子弹造成的平民死亡。

在日本本土之外的日本平平民的死亡主要是日本自己造成的,例如,1945年苏军进攻日本关东军时,大量日本开拓团平民被日军逼迫自杀。

物资方面。

由于战争期间美国的禁运政策,日本的经济几乎完全崩溃,食不果腹成为了常态。为了维持战争,日本不得不实施物资配给制度,限制购买糖、火柴和其他商品。

从1941年开始,日本对粮食实施配给制度,每人每天仅能获得350克大米,这种配给制度反映了日本在战争期间物资匮乏的严重程度。

此外,战争期间美军对日本东京、大坂、名古屋等98个城市进行了大轰炸,至战争结束时,美国对日本本土轰炸共进行81次,达1.4569万架次,投弹14万吨,投放的燃烧弹几乎将日本的城市烧成了废墟,从而加快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崩溃。

无论从人员损失还是物资损失,日本对外发动的侵略战争都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而且日本军方以及日本天皇裕仁的顽固简直超出想象。

我们从日本投降前夕,日本高层内部的讨论中就可得出结论。

1945年8月9日,在日本皇宫的防空洞里日本军政高层对是否投降进行了讨论。

这个时候战争的形势对日本来说已经是大势已去,美军不仅逼近日本本土,而且已经向日本本土投放了原子弹,苏联也于8月9日零时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进行打击,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军方还在叫嚣着有尊严的放下武器,而且提出了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

更可恨的是日本军方在这个时候还妄想着保住“伪满洲国”。

陆军大臣阿南惟几说:“《开罗宣言》中包括取消‘满洲国’的存在,这就使日本丧失作为道义国家的生命。”

都快亡国灭种了,还不想放弃中国的领土,日本的顽固分子真是执迷不悟啊。

日本军方的态度根本就没有投降的诚意。

直到1945年8月14日早晨,裕仁召开了最后一次御前会议,这次会议裕仁才最终宣布投降。在会议上,他说:

“不管我本人如何,也要营救国民的生命。如果再继续战争下去,最后将使我国完全变成一片焦土,使万民遭受更大的苦难,我实在于心不忍,无以对祖宗在天之灵。当然,采取媾和手段,对于对方的做法,难以完全置信,但我想较之日本完全灭亡的结果还略胜一筹,只要还留下一点种子,今后还有复兴的希望。”

从这段话中可知,日本选择投降的原因是从各方面分析都无法守住日本本土,担心再打下去会让日本国民承受毁灭的损失,完全是为了今后复兴才选择的投降。

仗打成了这样,不仅死伤惨重,还落了个举国投降的下场,日本是否后悔发动对外侵略战争呢?

目前没有看到日本后悔发动侵略战争的记载。

日本政府从来没有公开表示后悔对外侵略,反而有部分日本政客和右翼势力否认或淡化侵略历史。

从日本的历史分析,对外侵略是日本必然走的道路,而且是举国认定的不归路。

日本对外侵略的开始要追溯到日本丰臣秀吉期间发动对朝鲜的侵略战争。

1590年,经过多年的战争,日本的丰臣秀吉名义上统一了日本,为什么说是名义上,因为他的政权并不稳固,比如德川家康就保留了相当大的势力,并没有彻底臣服他。

可是刚刚完成统一、百废待兴的日本在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休养生息和发展民生,而是对外侵略。

1592年,日本借口取道朝鲜进攻明朝,向朝鲜发动了侵略战争,史称“壬辰倭乱”。

这场战争最终以日本惨败而告终,丰臣秀吉也在不断的军事失利中郁郁而终。

现在回头看这场战争,很难理解日本为何敢与明朝交战,而且在进攻朝鲜前就打出口号要占领中国的领土。

1590年,丰臣秀吉致朝鲜国王宣祖:“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尽化我俗,以施王政于亿万斯年,是秀吉宿志也。”

公开宣称要进攻明朝,这是在打明牌啊,也不知丰臣秀吉狂妄的资本在哪里。

丰臣秀吉发动对朝鲜的战争,前后动员军队达50万人,战舰超过700艘,放在当时的背景看,其规模是相当惊人的,1588年的西班牙无敌舰队相比这场战争就只能算是一场海上操练。

以当时的运输、交通和后勤来看,日本是在堵上全国的力量侵略朝鲜。

结果是日本伤亡达十万,最后全线溃败逃回到日本本土。

以现在的眼光看,很难理解丰臣秀吉的举动,当时中国处于明王朝万历时期,中国东北的女真势力还没有崛起,明朝内部还很稳定,处于统一状态,丰臣秀吉竟然在这个时候想要灭亡明朝简直不可思议,这就是疯子一般的举动。

日本侵略成性还体现在明治维新期间。

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天皇是没有实权的,权力都在幕府手里,在经历一系列的战争后,直到1869年日本的明治天皇才在倒幕势力的支持下击败了德川幕府,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这个时候日本才算正式开始明治维新。

在此之前日本是一个贫穷、落后、分裂、内战不断的国家。

日本虽然开始明治维新,但是国力并没有在短时间内上升,可是你们猜日本在如此落后的情况下进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

那就是对外侵略。

1874年,日本公然出兵3000多人在中国台湾南部登陆并进攻台湾高山族居住区。由于台湾人民的顽强抵抗和当时瘟疫的爆发,日本在台湾的军事行动十分不顺,最终清政府通过外交途径,迫使日军撤军。

看看这个时间点,这个时候的日本还很弱小,明治维新运动也不过才刚刚五年的时间,这个时候的清朝虽然开始走下坡路,但是国力依旧比日本强大,日本竟然敢公然对中国出兵,可见其野心有多大。

除了侵略中国台湾。

1879年3月(光绪五年三月初八日),日本还正式灭亡了琉球, 同年设冲绳县。

从以上的时间点就可看出,日本国力只要稍微有些起色,只要国内完成了统一,马上就会发动对外侵略战争。

甲午战争更是个例子,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二十多年的发展,国力和军力都有较大的提升,这个时候的日本考虑的不是提升日本经济和民生,也不是继续巩固发展成果,而是选择发动一场更大的对外侵略战争来窃取财富。

而且日本对外侵略的战略很模糊,根本就没有一个最终目的,至于打到什么程度,实现怎样的军事目的,日本高层没有任何规划。

日本在二战的军事行动毫无战略规划,简直像一只发了疯的恶犬,不断的对外撕咬。

打下了朝鲜半岛,就开始图谋中国东北,占领了中国东北就开始图谋中国华北,染指中国北方的同时还想北进苏联,不惜与苏联打了一场诺门罕战役,全面侵华后陷入到中国战场泥潭的同时,又发疯了般对美宣战。

德国驻华军事顾问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在1938年3月初对国军高级将领演讲时就特别指出:“当中国军队退出上海的时候,日本政治家要是有远见卓识,就应该在这时想法结束战事。但日本军权太大,一切偏重军事,政治家恐亦无可如何……。”

其实并不是日本军权太大,而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日本军方还是日本政治家,只要掌握了日本的最高权力,就会迫不及待的对外侵略,这是日本岛国思维的局限性,根本没有什么大局观。

从日军的作战就可看出日本的军事行动犹如野蛮人打仗一样没有章法,日军作战范围包括东亚、东南亚、太平洋如此大的战场,它仅仅是一个岛国,竟敢四处作战,真不知它到底想干什么。

所以不用分析日本的民族和文化,仅从历史经验就能看出日本的不安分。

对于日本,一定要警惕,这是一个敢于下狠手而且敢于偷袭还不按常理出牌的国家,日本对外发动了这么多场侵略战争,损失极大,但是至今没有看出日本有任何后悔之处。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