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离婚后,双方理应已解决包括财产在内的所有事宜。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离婚后财产纠纷依然是双方必须面对的挑战。在婚姻期间,每对夫妇都会拥有一定数量的共同财产。离婚后,随着夫妻关系的终结,共同财产的基础也随之消失,通常会在离婚时进行分割。但若离婚时未进行分割,或分割后一方反悔,或出现可重新分割共同财产的情况,便会产生离婚后财产纠纷。下面是讼状元小编整理的关于离婚后财产纠纷维护自身权益的方法。
一、离婚后提起财产诉讼的情境
(一)登记离婚后提起诉讼的情境
我国法律规定了登记离婚和诉讼离婚两种离婚方式,两者法律效力等同。但登记离婚中的财产分割主要反映当事人的意愿,婚姻登记机关仅进行形式审查,未经国家公权力确认。因此,若当事人对分割有异议或反悔,仍有权提起诉讼。对于协议中未涉及的财产,当事人自然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具体情形包括:
1、离婚协议中遗漏了夫妻共同财产。
2、登记离婚后,一方不履行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约定。
3、登记离婚后,一方反悔,要求修改或撤销原财产分割协议。
4、登记离婚后,一方发现另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或伪造债务的行为,要求重新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或处理债务。
(二)诉讼离婚后提起诉讼的情境
诉讼离婚后,当事人对法院已生效的财产处理决定无权再提起诉讼,只能通过申请再审解决。但对于离婚诉讼中遗漏或未审判的财产,则可以提起诉讼。具体情形包括:
1、诉讼离婚时遗漏的夫妻共同财产。
2、离婚后,一方发现另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或伪造债务的行为,要求重新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或处理债务。
二、对离婚后财产纠纷中“财产”的理解
1、离婚后财产纠纷中的“财产”不仅限于离婚时未处理的财产,即使已在离婚协议中处理过的财产,若后续发生纠纷,也属于离婚后财产纠纷。
2、这里的“财产”既包括积极财产(如物品、债权等),也包括消极财产(如债务)。
三、离婚后财产纠纷的诉讼时效
1、对于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导致请求重新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情况,诉讼时效为两年,从当事人发现之日起算。
2、对于离婚时遗漏的夫妻共同财产,请求重新分割的诉讼时效同样为两年,从发现或应当发现遗漏之日起算。
3、对于请求变更或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情况,应在协议离婚后一年内提起诉讼。
四、法律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1、第39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2、第41条: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
3、第42条: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给予适当帮助。
4、第47条: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的,可以提起诉讼。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第135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
2、第137条: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4、第31条: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诉讼时效为两年。
(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1、第8条: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2、第9条:协议离婚后一年内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