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疯了杀疯了!
以前千匹马力能买套房,现在千匹马力真的只能买辆车。千匹马力被卖成“白菜价”,电车再次把油车按在地上摩擦。
这事儿只有比亚迪能干出来,汉L EV四驱激光雷达旗舰型售价28万不到,双电机总功率来到810kW,换算成马力值则来到恐怖的1100Ps;唐L EV四驱激光雷达旗舰型28.98万,最大马力同为1100Ps。
什么超跑!此刻弱爆了,小米SU7 Ultra的脸也被打得啪啪作响,尽管其售价只要52.99万,尽管其零百加速2秒不到。
千匹马力,从奢侈品到日用品
油车时代,千匹马力是那个时代的“圣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奢侈品,也是顶级超跑的专属。
举几个例子,布加迪Chiron Super Sport马力超1500匹,售价远超2000万;又比如柯尼塞格Agera,还是2011款的,1156匹马力,当时的价格是2650万;即便科尔维特ZR1的马力值刚过千匹,其售价没有百万也是打不住的。
在油车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时代,咱平头百姓想要体验千匹马力带来的炸裂感,基本有以下途径可参考,要么在《极品飞车》里开挂,要么去梦里YY。
即便中彩票,这个想法也不一定能实现......
而迈入电动时代,虽然千匹马力以上的超跑不少,但洋品牌们仍执着于油车时代的定价,这显然与市场进化的逻辑相违背。
从小米SU7 Ultra将千匹马力跑车锁定在50万级区间、人们惊呼雷军做了很好的价格预期管理,到如今千匹马力落户30万以内,比亚迪活生生的将油车时代的奢侈品干成了电动时代的日用品。
与电动车相关的一切,比亚迪似乎都有意将它们贴上平权的标签。
只不过这次,轮到动力性能了!
“马力贬值”真不是贬义词
电动时代能推到油车所建立的约定成俗的规章制度,完全由于两者属性相异。
油车时代的马力值几乎成为阶层划分的象征,如果L4是平头百姓、V6就可能是中产往上、V8可能就是富翁、千匹马力只属于在金字塔顶端的少数人。
车企们深谙经商之道,按照物以稀为贵来划分,天价的大马力车型也制造了尊贵感,这正是那群人想要的,发动机彼时压榨出的每一匹马力都镶满了自豪:
我有千匹马力我骄傲!
......
电动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大马力逐渐被去贵族化,根本原因在于技术端获得成本的低价,同时还处在一个开放、且技术进化神速的时代。
甚至可以说,电车的马力值要多少给多少,偶尔还能来个2秒破百解解闷,但给到的也只是模拟声浪......
在软件定义马力的时代,燃油车刷ECU也许......可能......会爆缸,而今的电动车都是OTA升级。新势力们不关心油车性能划分圈层那套理论,上来就是堆电机转速、堆算力。
现在连五菱的电机都能干到27258rpm、极限转速超30000rpm,直接媲美小米V8s,性能下放不可避免。
重点是马力的价格屠刀被高高举起,如今汉L/唐L EV手起刀落,马力贬值会成为一段新谈资,但这不是一个贬义词,只是电机的大力出奇迹!
短短几年,电动车之所以能将千匹马力拉下神坛、变成“标配”,不外乎几个原因,对不对大家可以讨论哈!
一是上述讲的电机天生容易大力出奇迹,技术进步快。如果一个电机不够,那就多塞几个,安置空间、成本都可控。而发动机增加动力则复杂得多,增加缸数、调ECU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搞定的,时间、人力、资金等成本简直爆炸,这也是自主车企被合资拿捏这么多年的原因之一!(唉,讲多了都是泪)
这第二就是电池技术进步太大,比亚迪、宁德时代等电池大拿都很厉害,电池电量管够,充放电速度管够,大马力那还不随便造了?
宁德时代有那么多客户、比亚迪自己有那么大的销售体量,这成本很容易均摊下来。
而且电机维护成本低很多,不像超跑换台大马力发动机可能就是一台秦PLUS,一般人家哪能经得起这样的折腾。
马力平权之后,该轮到谁了?
现在的一大赢家就是我们普通消费者,以前上千匹的性能只是有所耳闻,现在三十万不到就能“崩直线”,爽不爽?
到目前为止,该卷的大家都卷过了!
几年前大家一起冲锋800V高压平台;
从今年开始,高阶智驾又成为统一目标,大有不分出子丑寅卯来不撒手的架势,连凯美瑞都上智驾了,你敢信?
对充电或者说续航焦虑,蔚来坚持做换电站,比亚迪则拿出了兆瓦闪充,这没有对错之分,谁先解决用户痛点谁赢;
......
那这次将千匹马力高性能打成“白菜价”之后,下次被平权的会是谁呢?(不管是谁,也许都会让燃油车集体沉默)
在评论区等各位的猜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