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启反击后,阿根廷国内也传来好消息,中阿货币互换协议已经续签,阿根廷不理会美国的警告和反对,用打时间差的方式给美国好好上了一课。
联合早报报道,4月10日,阿根廷央行突然宣布与中国续签50亿美元货币互换协议,有效期延长至2026年中。而此时距离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原定的4月14日访阿行程,仅剩4天。这场“抢跑”背后可以说是打了美国一个措手不及。
阿根廷总统米莱的幕僚长事后透露,协议签署前3天,阿方已通过“非官方渠道”向美国财政部通气,但华盛顿的反应异常激烈。美国国务院拉美事务特使卡罗内甚至在电话中警告:“这将严重影响IMF贷款审批。”但是,阿根廷中央银行行长佩塞坚定不移地表示:“我们不能允许国家的经济命脉受到他人控制。”
美国的焦虑并非空穴来风。自2009年签署首份货币互换协议以来,中阿之间的这一机制已转变为阿根廷抵御美元流动性危机的“金融生命线”。截至2024年,协议规模达350亿元人民币,占阿根廷外汇储备的12%。
通过该协议,阿根廷可直接用比索兑换人民币,用于支付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偿还外债或稳定汇率。特别是在2023年比索大幅贬值118%、外汇储备面临枯竭的情况下,中阿续签协议避免了阿根廷主权债务违约的灾难。
但美国却将其视为“眼中钉”。美国拉美事务特使卡罗内更是在4月3日的一次公开演讲中,将中阿合作污蔑为“中国的勒索机制”,并威胁称若阿根廷不终止协议,美国将否决IMF的200亿美元贷款。这番言论暴露了美国的双重标准——当阿根廷经济官员在华尔街“乞讨”时,中国伸出援手被称为“敲诈”;而美国通过IMF强加给阿根廷的财政紧缩政策,却被包装成所谓的“经济改革”。
阿根廷总统米莱的处境,现在堪称是“冰与火的两重天”。竞选阿根廷总统期间,他曾宣称要“终结与中国的一切合作”,甚至放言“让人民币退出阿根廷”。但执政后,现实的骨感让他不得不低头。因为他接手的2023年,阿根廷通胀率高达160%,外汇储备仅剩230亿美元,不够偿还外债。而IMF的贷款条件苛刻到要求削减40%公共开支。米莱的经济部长卡普托就曾坦言:我们就像在沙漠中找水,而中国的货币协议是唯一的绿洲。
在阿根廷央行宣布续签货币互换协议后,阿总统米莱甚至还在社交媒体上罕见用中文写了一句话:“感谢中国朋友的支持。”
另外,就在阿根廷宣布续签协议的次日,IMF执行董事会也紧随批准了200亿美元贷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声明:“阿根廷的改革举措值得支持,然而必须确保资金不被挪用至非生产性领域。”这句话曾被外界解读为所谓“限制使用人民币结算”。但事实上阿根廷可自主决定50亿美元额度的使用方向,其中30%已明确用于购买中国新能源设备。
近年来,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经济影响力持续上升,2024年中拉贸易额突破4000亿美元,人民币跨境结算占比从2019年的3%跃升至14%。美国试图通过IMF、关税等手段遏制中国经济影响力的增长,但效果只会是适得其反。巴西总统卢拉近日就公开批评:“拉美不是任何人的后院,我们有权选择合作伙伴。”
最后,阿根廷不顾美国警告所作出的选择,无疑是冲击了美国的战略布局。该国是南方共同市场的重要成员,与中国的合作可能带动巴西、乌拉圭等拉美国家效仿。基辛格就曾说过一句话“如果拉美倒向多极化,美元霸权将失去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