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患者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仅仅表现为间断性的微量蛋白尿,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出现大量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临床表现,最终进展成为尿毒症。
但是,如果能在病程早期及时发现、积极干预,有很大的希望使病情逆转,因此,早期筛查、规范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
接下来,我们重点谈谈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期及营养治疗。


糖尿病肾病(DKD)的分期之前沿用的是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Mogensen分期法,将糖尿病肾病分成五期,分别是
Ⅰ期:肾小球高滤过期,主要表现为肾脏增大和肾小球滤过率(GFR)增高;
Ⅱ期:间断性微量白蛋白尿期,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量休息时正常,运动后增加;
Ⅲ期:持续微量蛋白尿期,也叫“早期糖尿病肾病期”,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达30~300mg;
Ⅳ期:大量蛋白尿期,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大于300mg,此期病人GFR减低,患者有明显水肿及高血压;
Ⅴ期:肾衰竭期(即尿毒症期),GFR严重下降(低于15 ml/min),患者往往需要接受透析治疗。
但是,Mogensen分期是针对1型糖尿病肾病的分期,不太适合2型糖尿病患者。2012 年KDIGO(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发布的慢性肾脏病评估与管理指南以及2016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病学分会专家共识均提出糖尿病肾病(DKD)宜采用新的GA分期方法,G 代表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G1~5;A 代表白蛋白尿水平(UACR,即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分为A1~3(A1:UACR<30 mg/g;A2:UACR 30~300 mg/g;A3:UACR>300 mg/g)。见下表:

按eGFR和UACR分级的CKD分期
与Mogensen分期相比,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蛋白水平的GA分期标准更为精准,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病情进展情况,指导药物的选择和调整。

糖尿病肾病患者该咋吃?
与普通糖尿病患者不同,在给糖尿病肾病(DKD)患者安排饮食时,不仅要考虑饮食对血糖的影响,还要考虑饮食对肾脏的影响,那么,DKD患者应该怎么吃呢?
1)控制总能量
建议DKD患者每天总能量摄入为30~35 kcal/kg(标准体重),对于超重或肥胖的DKD患者,每日总能量摄入应减少500~750 kcal,以利于减轻体重。
2)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大约占总能量的45%~60%,尽量选择血糖指数(GI)较低的粗杂粮,或是淀粉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的食物,如红薯、土豆、山药、芋头等。

3)蛋白质
为了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糖尿病肾病患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当然,也不是越低越好,蛋白质摄入量须结合患者DKD的分期,具体如下:
G1~2期的DKD患者,推荐每日摄入0.8g/kg/d蛋白质(即1公斤标准体重每天需要0.8克蛋白质)。
G3~5期的非透析DKD患者,推荐蛋白质摄入量为0.6g/kg/d并补充α-酮酸制剂0.12g/kg/d。
G5期的透析DKD患者,透析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推荐蛋白质摄入量在1.0~1.2g/kg/d。
此外,患者应优先选择优质蛋白质,如动物蛋白(如瘦肉、鱼虾、鸡蛋、牛奶等),其他如大豆及其制品(如豆腐、豆浆等)中的蛋白质,也属于优质蛋白,可以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蛋白质摄入量并不等于所吃食物的重量,例如,肉类的蛋白含量一般在15~20%左右,食用100克的瘦肉实际上只摄入了15~20克的蛋白质。因此,计算蛋白质摄入量时,需要考虑食物的蛋白质含量以及其总重量。
4)脂肪
脂肪提供的能量大约占总能量的20%~25%,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适当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如植物油、海鱼等)。
此外,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还要限制钠的摄入,每日的钠盐摄入量应低于6.0g。对合并高钾血症的DKD患者,应严格限制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