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军某团政治部主任,梅县革命烈士刘瑶章

快乐de东东游梅州 2023-05-27 10:03:49

革命烈士刘瑶章(1902-1929),广东梅县松源桥背村将军第人,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入党,同年担任桥市村苏维埃政府主席,1928年任中共桥背村党支部书记。1929年10月23日随红四军撤离松源,任红四军二纵队某团政治部主任,同年12月在福建永定对敌作战中牺牲。

刘瑶章烈士像

刘瑶章烈士故居:桥背村将军第

1922年,梅县区松源镇桥背村黄竹塘人刘雪明从梅县师范讲习班毕业回到松源,在桥市村桥下街办了一间“联益书社”,向松源人民传播新文化、新思想。

梅县松源桥市村的桥下街

1925年冬,中共梅县特别支部派梅县督学杨雪如到松源,利用督学身份宣传革命。在松源活动期间,杨雪如就住在联益书社的二楼,为方便开展革命工作,杨雪如在联益书社成立了“松源学友联合会”,联益书社自然也成了松源四堡(松源、桃源、尧塘、隆文)和邻近地区革命同志秘密联络的据点。

住在联益书社几百米外的将军第光裕堂的刘瑶章经常去联益书社,受到新文化、新思想的熏陶,于1926年参加了革命组织。

距离联益书社仅几百米的将军第光裕堂

1927年4月,“松源学友联合会”改名为“松源革命同志社”。在中共松源支部刘雪明、陈剑吾、赖一能的带动下,松源公学的师生、各小学的教师和一批思想进步的农村青年共七八十人加入了“松源革命同志社”。同年10月,松源革命同志社的刘和、刘瑶章、黄连兴等一批先进青年被吸收入党。

联益书社、松源学友联合会、松源革命同志社旧址

松源革命同志社的党员和中坚分子利用晚间到各村和松源圩张贴革命标语,散发革命传单,还到松江四堡和临近的福建永定表演话剧,动员广大农民团结起来反帝反封建,提倡妇女解放等。

1927年10月,在林森端的带领下,大畲成立了拥有30余支枪的赤卫队。同年冬,奉梅县县委命令,大畲赤卫队与松东三井的农民赤卫队合并为工农红军第八团,团长李哨、党代表王之伦。松源赤卫队的黄其香、刘瑶章也参加了第八团。

1927年10月三河坝战役后,松江区成立了各乡村苏维埃政府,其中桥市村苏维埃政府主席为刘瑶章,府址设在正家村赖屋(赖一能书记的故居松茂楼)。

松源桥市村苏维埃政府旧址松茂楼

1928年4月,经中共梅县县委批准,在松源红葵坑廖氏祠堂(现在的世䌽堂)廖卓家召开了中共松江区委的成立会议,参会代表共23人,包括赖一能、刘瑶章、刘和、黄日彬、黄其香、黄联义、廖三、苏电、苏树源、廖卓等。

松江区委成立旧址:红葵坑世䌽堂廖卓家

中共松江区委成立后,下属7个党支部合并为6个,其中桥背村党支部书记为刘瑶章。

1928年6月,刘安、刘和、刘瑶章、黄联义、吴鸿基等人随松江区委书记赖一能率赤卫队100多人,参加了福建闽西特委组织的千人上杭农民武装暴动,25日早上到达蛟洋乡口的老塘下圩,胜利攻克敌人的堡垒。

1928年农历七月十五日, 在李哨、熊光的指挥下,赖一能、黄日斌、苏树源、黄联义、黄其香、刘安、刘和、刘瑶章、廖卓、吴鸿基等人与卢金发领导的大畲赤卫队及宝坑赤卫队、宝坑农会会员共一百余人举行了宝坑七月半暴动。

宝坑暴动旧址之一:宝坑老街

1928年秋,在松江区委赖一能书记等人领导下,举行了桃源农民武装暴动。松江区委赖一能、苏树源、苏电、许益辉、刘安、刘和、刘瑶章、吴鸿基等人在桃源乡“双眼祠”策划、组织并率领桃尧、松源、隆文、蕉岭县南磜、北磜等各乡赤卫队、乡苏维埃、农会会员等100多人参加桃源农民武装暴动。

暴动民众高呼“打倒军阀”“镇压土豪劣绅”“实行减租、抗租、抗税”等口号,将地主、土豪劣绅镇压并没收其米谷等浮财和武器,还前往“广福联防局长”张少琴的住地“镇东楼”,用火焚烧“镇东楼”及联防自卫队驻地“竹林馆”。这次武装暴动鼓舞了民心,村民纷纷要求加入革命队伍。没过多久,桃源乡遭到福建永定峰市国民党反动武装的重兵反扑,大肆搜捕革命同志和家属,并血洗了澄坑等村庄。

1929年8月,东江特委让松江区委转一封信给红四军的朱徳军长,赖一能书记派区赤卫队干部黄正元(源)、刘瑶章经蕉岭北礤到福建象洞的上杭红色苏区,受到朱德军长接见并带回重要指示,朱军长还送了三百块大洋给松江区委发展地方革命武装。他们回来汇报后,将300大洋交给了赖书记。

松江区委书记赖益能(赖益能)

随后,松江区委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如何做好迎接红四军入粤的准备工作,组织人力在红四军到达松源时剪断国民党松源至松口的电话线,派出黄其香、刘瑶章等同志参加红四军政治部的工作,协助驻上杭、武平的红四军采购寒衣等必需品。

1929年10月19日,朱德朱云卿等人率领的红四军进驻松源,刘瑶章积极协助松江区委为红军开展后勤保障、联络、宣传、迎送等工作。23日晚撤离松源时,留下雷鸣远、邓雄等10多名红军骨干,壮大松源苏区赤卫队的领导力量。刘瑶章、黄其香则随红军一起撤离松源,刘瑶章任红四军二纵队某团政治部主任。25日红四军经蕉岭进攻梅城。26日红四军主力撤出梅城进驻梅南、丰顺马图休整。30日上午红四军开始向梅南的滂溪村集结,31日红四军再次回攻梅城,因久攻不进,于下午四时撤离,向赣南转移,回师闽西。

1929年12月,刘瑶章在附建永定县对敌作战中牺牲,时年仅27岁。

刘瑶章的烈士证

因从事秘密的革命工作,刘瑶章常常到黄竹塘、白玉村、红葵坑、珠玉坑等深山活动,风餐露宿、日宿夜游,大家不知他是地下党员,更不知他是共产党的地方领导人。宗亲们把他当作土匪,多年不准他入将军第光裕堂,甚至把他的老婆赶到光裕堂对面的牛栏居住。为保守党的秘密,刘瑶章和他的家人忍辱负重,直到1929年10月红四军到达松源,小分队进驻桥背村光裕堂时,刘瑶章才公开自己的身分,消除大家的误会。

刘瑶章故居:将军第光裕堂

大家想想:革命先驱们在当时参加共产党的革命,需要对党,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有何等坚定的信念、气概和勇气呀!

刘瑶章烈士故居将军第

参考资料:

1、《松溪风云》(王佳湘 编著)

2、《松源桥背村红色苏区土地革命先驱们的伟大贡献调研》(梅县区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王继伟搜集、整理)

3、《松溪烽火》

4、《桃尧镇珠玉村红色革命史料》(梅县区老区建设促进会黄声洪、李耿新、王继伟编辑整理)

5、《梅县党史资料》之《新民主革命时期松源人民革命史略》(王子英)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