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Re.2005战斗机」它的生产量足夠,可能會影响二战胜负!

坊间纪实 2022-03-07 12:32:56

Re2005系列战斗机是雷贾尼公司为意大利生产的最后一款re系列战斗机,当时因其优秀的设计理念,使得该机形成为了意大利空军武器中性能最出色、外观最优美的一款战斗机。而在二战末期,如果当时该机型服役数量足够的话,甚至可能会改变意大利军队在二战期间的局面。但是就是这样一架出色的战斗机,却直至意大利停战也仅生产了48架。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么优秀的一款战斗机仅仅生产了48架呢?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整体数据,当时的Re2005射手座战斗机,机长8.73米,翼展11米,和意大利的MC205战斗机、G55战斗机一样采用了德国的DB05水冷式发动机。该发动机最大可以爆发1475匹马力,最大飞行速度628公里每小时,最大平飞高度11500米,极限航程980公里,载重3.61吨,最多可以承载一名飞行员。

然而就是这样一架性能出色的战斗机,却直到意大利停战前也只生产了48架,早在1941年期间,雷贾尼公司就开始了Re2005射手座战斗机的项目研发。当时尽管这是一个新项目,但是初步设计工作仍然于当年年底前完成了。在Re2005的设计理念中,为的并不是在Re2002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翻新,而是要在其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良,以此应对当时意大利空军的情况。

我们前面说过,在当时Re2005被称为意大利外观最优美的一款战斗机,那么它优美在何处呢?其重点就在于它半椭圆形的机翼,长机鼻和大尾翼的机型设计上,在机体结构方面Re2005采用了下单一单引擎单座设计,整体采用了轻质铝合金结构,并且应用了当时成熟的机翼设计,机翼厚度由厚到薄从15%变成了翼尖的8%厚度,而机身三道翼梁则组成了一个T型结构。

虽然机翼和尾翼的多数控制面采用了织物蒙皮,但是开裂式的襟翼采用了全金属结构,机身的宽距主起落架也可以收入到机翼内,尾轮也可以完全收入机尾。在动力系统方面Re2005装备的一台戴勒姆奔驰的DB605A-1引擎,输出达到了1500匹马力,以此来驱动三浆右旋的比亚乔P.2001螺旋桨,而这是当时的一款机械控制可变距的恒速金属螺旋桨,可以为Re2005提供强大的动力。

虽然当时人人都称赞Re2005机体的优美,但是这种轻巧的机身却是完全为了安装DB605引擎所不得不做出的妥协,后来由于机身空间的限制,使得Re2005装备的MG151/20加农炮的备弹数少于机翼装备的数量,甚至少到轻装的Re2005只能携带100发以下的20毫米机炮弹和100发以上的12.7毫米机枪弹的情况。

与之相比,G55的备弹量却能达到250发炮弹以及600发12.7毫米机枪弹,整整四倍左右的差距。同时过小的机身也使得Re2005不得不将装油箱分成四个,两个在前,两个在后,加起来也总共只能装在525升的燃料,在武器系统方面Re2005机体主要武装为三挺德制20毫米口径MG151机炮,两挺在左右机翼内,另外一挺则安装在机头螺旋桨罩内。

该型机炮于1940年由德国毛瑟兵工厂研制,广泛应用于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空军的多种战斗机、战斗轰炸机、夜间战斗机、强击机以至于轰炸机上。据当时统计,类似于B17空中堡垒和兰开斯特之类的重型轰炸机以外,平均一般只要命中18到20发MG151/20毫米弹药,就可以击落一架四引擎飞机,对于单引擎战斗机则只需要命中四发,可见其火力的强大。

而在机体防护上面,除了Re2005的挡风玻璃采用的是50毫米防弹玻璃外,其他的防护则采用了一个用八毫米厚的钢板包裹的重40公斤的装甲座椅,远距离能够抵挡12.7毫米子弹,总体能力还算是凑合,整体看下来也算是当时意大利的骄傲了。

那么作为意大利最先进的战斗机之一,为什么没有被大量生产呢?其原因可以分为两点,其一就是当时意大利国内的资源限制。首先,作为当时的世界第六强国,意大利是有一定实力的,作为世界老牌列强,当时意大利的实力甚至领先于日本,直到1936年,日本的经济和工业才超过意大利。

不过意大利的强大也只是相对而言,和其他欧美列强相比,意大利的实力。仍然显得非常单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工业的碰撞,一场国力的较量,和周边的几大工业强国相比,意大利的实力明显不足,可以说是所有列强中最弱的一个。工业基础和国力的英、法、苏、德这些顶级强国都有很大的差距,当时意大利的工业产值约占世界总份额的2.9%,仅仅是英国的1/3,是法国的一半多一点。

此外,资源不足的问题也严重困扰着意大利的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因为意大利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半岛式国家,所以资源严重依赖进口。二战爆发后,由于原材料进口受阻,意大利工业几乎处于半停工状态,甚至只能等待着德国的接济。再加上意大利的工业本就不如其他几大强国,又没有资金,没资源,所以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工业生产,那么作为极其依赖国家的工业制造水平的战斗机便更加无法大力生产了。

而且Re2005其复杂的设计和小型的机身也使得它造价变得极高,这也是当时意大利无法承受的。其二就是发动机的问题,虽然当时的Re2005极为先进,性能方面更是超过了同一时期生产的G55战斗机,一度被认为不是意大利工业的作品,但是其所需的发动机却是意大利一直无法解决的问题。

当时意大利自主研发的菲亚特A38发动机,由于技术问题导致该款发动机一直无法大量生产,所以后来Re2005战斗机便不得不采用当时应用最为广泛的DB605水冷式发动机,这样的情况只能求助于德国,而db605作为当时德国最新研制的发动机,正装备在德国主力战机 Bf109上,再加上当时的德国正在疯狂的生产军事武器,所以德国本身便有着巨大的需求量,只能让出少量的提供给意大利,而这也就导致了Re2005战斗机的生产过程极为缓慢,这也是为什么性能优异的Re2005未能大量问世的原因。

根据当时意大利军方指挥官和英国军方指挥官的叙述,可以分析出,理论速度方面,当时的Re2005与喷火战机其实相差并不大。装备了德国DB605引擎的Re2005在水平飞行的测试中有着超越同等的 Bf109G的成绩,达到了703公里每小时。而且Re2005在较长的机翼和引擎DB605的加持下,使其在高空战斗时性能得到持久的提升。

就算是在中低空作战时,Re2005和喷火战机的性能差别也很小,从操作方面分析,Re2005基本上介于喷火战机和 Bf109战斗机之间,平均爬升速率达到212米每秒,最高时速在海拔七千米时达到650公里每小时,非常好的灵活性也使他能够在激烈的空战中更容易占据有利的位置。

同时卓越的最高速度爬升率与较小的转弯率和灵敏的滚转率相结合,使其成为一款综合性能出众的战斗机。当意大利停战之后,大约有13架Re2005被德国接收,并且加入到德国空军,而德国空军方面也对该战机进行了测试,测试后的数据引起了德国空军的注意,并且将该机型运用到了柏林保卫战中。

之后的传闻中还描述到,德国空军在接收到该战斗机后,曾经将该机型的螺旋桨和经过意大利调整的DB605引擎移植到了 Bf109G同等机型上。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该战斗机出现时已经是二战末期了,再加上Re2005稀少的数量,使得意大利飞行员根本没有多少时间进行驾驶训练。如果那个时候Re2005出现的时间能在早一些,同时服役数量足够多的话,那可能二战的胜负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么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如果您心中有比较经典的武器,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1 阅读:1967
评论列表
  • 2022-03-10 15:08

    意呆利就算拿着神器也是来搞笑的[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2-03-07 14:59

    不易量产的型号不适合大规模高强度战争环境

  • Ant 2
    2022-03-20 11:22

    平均爬升率212米/秒,沃日…比米格-21高出一大截[得瑟]

  • 2022-03-13 10:12

    反正在战雷里确实厉害,能饶能bz。机炮又多

  • 2022-03-07 14:01

    一句话,发动机!

  • 2022-03-13 19:13

    一个螺旋桨飞机平均爬升速率212米每秒,这是天顶星做出来的吧,

坊间纪实

简介:纪实各国历史,一起领略世界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