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功能饮料博物馆”落成开馆仪式在北京华彬中心举办。
该博物馆介绍了中国功能饮料行业从萌芽、发展到繁荣30余年的历史。此外,2020年恰逢中国红牛25周岁之际,此时建成“中国功能饮料博物馆”,具有重要意义。
01 中国红牛成“功能饮料”开路先锋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饮品市场上,健力宝、乐百氏、娃哈哈等民族品牌正与国外大牌打得不可开交,但市面上却没有公司去开发面向大众的功能性饮料,直到中国红牛出现。
1995年9月22日,原卫生部1995第51号文件对中国食品工业总公司关于“维生素功能饮料”等生产的批复,标志着中国功能饮料产品正式有了相关规范。而在这纸规范的背后,中国红牛的故事如今已家喻户晓。
此前几年,泰国红牛曾向中国发起过进军,但因不适应各种政策而失败。于是,华彬集团董事长严彬携泰国天丝引入两家老牌国企做股东,四方签订了50年协议,约定红牛公司在中国唯一被授权生产、销售红牛饮料。随后,严彬找到主管部门,一项一项比对审批条文,调整配方,找专家论证功效性及安全性,终于使之合规。历经层层检验过关、审批,红牛成为首个拿到国家保健食品批文的功能饮料。华彬集团也才得以将红牛引入中国,开创国内功能饮料先河。
上市初期中国红牛销路不好,严彬在大冬天里带着团队到长安街上“扫街”,把一罐罐红牛送给每一位路过的出租车司机。历经艰苦的打拼后,红牛最终在中国市场成功立足。
在“中国功能饮料博物馆”落成开馆仪式上,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张金泽在致辞中说,“中国红牛做了大量的市场培育工作,培养了几个年代、一大批行业人才和重度消费者,推动了功能性饮料乃至整个饮料行业稳定、持续和有序发展,是中国功能性饮料行业重要力量。”
可以说,中国红牛是在严彬的层层闯关下一手带大的,严彬也被大家称为中国功能性饮料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02 25年创业史将记入史册
“渴了喝红牛、困了累了更要喝红牛”、“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这些穿透力极强的广告语背后,是中国红牛一次次试错后的成功突破。在一次会议中,严彬把自己和高管们关在屋里头脑风暴,否定了数十个方案后,最终敲定了“渴了喝红牛、困了累了更要喝红牛”的广告语。也正是这些广告语,培育了国民对功能饮料的基本认识。
就这样,中国人有了第一款国民级功能饮料,金罐红牛也以独一无二的视觉形象和抗疲劳功效,成为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网红”饮料。
目前,中国红牛拥有60万核心终端、400多万销售网点,全产业链涉及就业已达数百万人。2014 年,中国红牛突破 200 亿销售。红牛从此前连续八年的不足 2 亿罐年销量猛增至 55 亿罐。如今包括品牌价值、渠道价值、生产能力等企业综合价值评估,中国红牛稳居行业翘楚。2020年上半年,华彬快消品运营的功能饮料板块合计销售额141.09亿元,其中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完成销售额133.93亿元。
但即便成绩如此亮眼,但严彬依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中国功能饮料博物馆展出了大量文件和图片,经常回顾它,才能不忘初心、饮水思源。
在中国红牛的带动下,功能饮料成为饮料行业增长最快的一支,厂商和品牌快速增长,市场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华彬快消品运营的战马品牌不仅聚焦培养年轻消费新生代,还将目光着眼于一带一路沿线的海外市场探索发展。
与会专家表示,中国功能饮料博物馆的落成,也体现了行业龙头企业中国红牛勇于承担行业责任,乐于奉献社会公益事业的企业担当。中国红牛25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创业史和对大健康行业高品质的坚守,将被记录在功能饮料行业发展的历史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