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向毛主席求情,希望宽大处理陈璧君,陈:我情愿监狱度余生

三联温度历史 2025-03-23 19:22:40

1949年的一天,宋庆龄急匆匆地跑到中南海,希望能给女汉奸陈璧君一个机会。毛主席听了,眼神深沉地说:“好吧,我可以考虑,但我有个条件。”

宋庆龄赶紧问:“什么条件?”

毛主席慢条斯理地说了一句话,宋庆龄听后,这才松了口气,第二天就急匆匆地飞到上海,找到提篮桥监狱的陈璧君,把主席的条件转达了过去。

没想到,这陈璧君听了,居然一副牙尖嘴利的样子,回答得理直气壮:“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便不愿苟活!”

宋庆龄一听,只好摇头离去:“这人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那么,毛主席到底说了什么?宋庆龄为什么要救沈璧君?这个女汉奸身上到底藏着什么故事?

01

说起陈璧君,年轻时不仅是才女一枚,还是革命小将。那时候她听到汪精卫的那首“慷慨歌燕市”,是真的被震撼到了。

后来陈璧君和汪精卫结缘,估计也是有那么一点“诗和远方”的因素在里头。

汪精卫的变化也许是政治路线的巨变,但对于陈璧君来说,这简直就是从天堂到地狱的一步跳。可惜历史没有如果,从革命的火种到汉奸的妻子,陈璧君的身份转变,可能是她个人历史上最大的讽刺。

说起汪精卫,一开始,他还是个挺有名的才俊,用“精卫”这个笔名在报纸上狂发革命文章,让不少人都觉得这小伙子有前途。陈璧君就是这么一个爱好文艺的女青年,读了汪的文章后简直是芳心大动。

结果不久,两人就被人撮合见了面。陈璧君一看汪精卫,比文章还帅,这下子不仅是芳心,连人都给定住了。汪精卫那时候也是风华正茂,两人一拍即合,感情进展得飞快。

但历史是残酷的,汪精卫后来的变化,就像是电视剧编剧突然换了个人,剧情全都反转了。这位曾经的革命青年,没过多久就开始变味,先是小动作不断,后来干脆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投机者,最终沦为历史的罪人。

02

1927年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蒋介石开始对付工农,汪精卫这时候看风使舵,跑去武汉又弄了个所谓的国民政府。周围的人看着他这样子,心里都在想:“这还是咱们当初那个写文章、刺杀摄政王的汪精卫吗?这完全变了个人啊!”

在武汉,汪精卫一边说着要抗日救国,一边眼巴巴地看着权力的秤盘。身边的人跟他说:“汪主席,咱们这是在做什么呢?”汪精卫一本正经地回:“在救国啊。”但其实心里想的是:“在救我自己啊。”

推汪精卫上台的时候,大家还替他高兴呢,“汪主席,您这回可是飞黄腾达了。”汪精卫那时候还一本正经地答:“是啊,这可是重任,在下必不负众望。”然而话音刚落,这位先生就开始和帝国主义者勾肩搭背,把那点儿革命家的底线卖了个精光。就这样,没多久,他悍然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真是把所有信任他的人打了个措手不及。

一时间,白色恐怖遍地开花,整个中华大地都被他这一出翻天覆地的戏弄得晕头转向。那会儿的汪精卫,早已把自己的灵魂和尊严,像旧衣服一样卖掉了。

你看他和蒋介石的关系,那简直就是政治版的“狗血剧”:一会儿打得头破血流,一会儿又笑呵呵把酒言欢。外人看着都累,汪精卫自己倒是玩得风生水起。“蒋总,这次我们又是朋友了!”汪精卫笑着拍拍蒋介石的肩膀。蒋介石也不甘示弱:“汪先生,您这政治游戏玩得真高明,小蒋我都差点看不过眼了。”

这种日子,对汪精卫来说,就是在权力的天平上不断称重,看看自己能卖个什么价格。陈璧君作为“第一夫人”,估计有时候也搞不清楚,她老公是不是在卖国,还是在卖戏票。每次看到汪精卫那副权力至上的嘴脸,陈璧君可能都要叹气:“这还是我当年那个诗人吗?现在怎么成交易高手了?”

03

1938年,汪精卫的画皮终于被揭了下来,他秘密溜到河内,公然大书特书地宣布投敌叛国。这时候,全国人民都惊呆了,心里想:“这不是演电视剧吧?这么大的反转!”但真正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位先生早在1932年就开始玩暗地里的小动作了。

说起来,1932年的上海,那可是热闹非凡。日本人一不小心把枪口对准了上海,想来个“快闪”攻占。结果撞上了19路军的铁板——蔡廷锴将军和他的兵马不是吃素的,立马展开了“一二八淞沪抗战”。全国人民一听这消息,个个热血沸腾。

而这时候,汪精卫在国民政府那边却是一副另类风景。作为行政院院长兼外交部部长,你以为他会出来吆喝几声,激励一下士气?人家可不,他倒好,见风使舵,思考的全是如何退一步海阔天空。所以,当蔡廷锴在前线拼命时,汪精卫在后方已经开始琢磨怎么跟日本人打个招呼,搞个“和平协议”。

最终,那场战斗以《淞沪停战协定》的签订收场,简直丢人现眼到家了。全国人民听后,那个气啊,直冒烟——就像锅里的爆米花,一个劲儿地‘噼里啪啦’。

在这种气氛下,上海滩的王亚樵决定不做看客,这次是真的要玩一场大的。而另一位义士孙凤鸣,更是直接在一个国民党的会议上,当着所有人的面,对汪精卫连开三枪,这枪法不输职业神枪手。子弹就像带着全国人民的怒火,不偏不倚地打中了汪精卫的脊椎,让他从此和站立说再见。

这事儿传出去后,全国上下一片叫好声。人们都在说:“孙凤鸣这一枪,真是解气!这不是简单的枪声,这简直是正义的春雷啊!”而汪精卫,这回算是名副其实的“坐不住”了。从此以后,他的名字就成了国民公敌,一个真正的“坐轮椅的叛徒”。

看在眼里的人都明白,这不仅仅是一场战斗的失败,更是一种政治上的觉醒——有时候,打倒的不只是敌人,更是那些内部的蛀虫。而这场战斗,也许就是一场关于信念与背叛的较量。毕竟,在这世界上,能比背叛更痛苦的,恐怕只有被背叛了。

04

看着丈夫成为全民公敌,作为妻子的沈璧君不但三观炸裂,还把责任全部推给蒋介石。

有一次,陈璧君在蒋介石面前上演了一出绝地反击的戏码。她哭天抢地地质问蒋介石:“蒋总,你这是做人的方式吗?你把我先生推到了前台,自己在幕后操作,现在他变成了这样,你又要痛下杀手,你这两面三刀的模样真是令人作呕!”

蒋介石那边,倒是一句不回,看着沈璧君一人在这里演独角戏。

可陈璧君的话,汪精卫却当了真,觉得这是个天大的理由,可以洗白他后来的一系列叛国行径。想到这里,汪精卫差点没拍桌子叫好,心里盘算:“这可以!这个借口好,我要是叛国了,就说是因为蒋介石逼的。”

于是,1938年,汪精卫果然叛国投敌,他搞了个汪伪国民政府,真是贪官污吏一个比一个能装。他的第一站就是去长春拜访溥仪。

陈璧君为了给她丈夫的龌龊行径辩护,可谓是不要脸到家了,她在公开场合大言不惭:“汪先生这是高瞻远瞩,大展拳脚的好机会,与其在蒋总手下受气,不如自己出来搞个大的。”众人一听,心里无不感叹:“这夫妻俩,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在这场“自我辩护”的过程中,陈璧君甚至不惜说什么“和平共处”,“亚洲繁荣”,好像投降卖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总之,陈璧君和汪精卫这对搭档,从一开始的革命爱情,到后来的叛国之路,简直是让人看的目瞪口呆。要说他们的故事,不仅是爱情的悲剧,更是信仰的迷失,观众们看着,既感叹他们的深情,也鄙视他们的无耻。

05

可惜天道有轮回,苍天绕过谁啊!汪精卫最终在1944年名古屋,因为老枪伤复发,戏演完了,灯也灭了。

到了抗战胜利后,审判汉奸成了热门节目。

陈璧君作为“第一女汉奸”自然是要接受这迟来的审判,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她已经走火入魔,不仅觉得自己做的事儿一点问题都没有,甚至敢公然叫板!

结果,事实摆在面前,陈璧君还是被判了无期徒刑。

转眼间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宋庆龄可能是觉得人家陈璧君也算是旧识,心想给她个机会。她就跑去找主席,希望能给陈璧君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主席听后,提了个条件:“做了错事,就是要付出代价的,她的恶果累累,如果她能把自己的罪行一五一十的写出来,并且真心忏悔,万事都好说。”

宋庆龄满怀希望地去提篮桥监狱,找到陈璧君,她想着这次她总该明白形势了吧。结果陈璧君那边还是老样子,一副你爱咋咋地的态度,甚至还大言不惭地说:“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便不愿苟活!”

宋庆龄听了这话,心里在想:“我这是跑一趟白跑,劝狗改不了吃屎啊。”

1959年,陈璧君在上海提篮桥监狱病逝,这位一生跌宕起伏、最终以罪犯身份谢幕的“第一夫人”,其实早就已经被历史和人民审判过了。她的结局,可以说是大快人心。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