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嘉诚出售“巴拿马港口”的事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热度,反倒是愈演愈烈。
李嘉诚一向以出手稳健著称,这一次,恐怕真要“翻车”了。
下面,我们展开了聊一聊。
24小时内,中国外交部、香港港府对此事发声。

我们先看外交部的发声。
3月18日,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法新社的记者问道:“有报道称,在长江和记集团同意出售在巴拿马的业务后,中国政府就该集团出售海外港口对其展开调查,外交部能否证实并提供更多细节?”
这个外国记者用心不良啊,哪里的柴火干,就往哪里点火啊。
分析这个问话,有两重含义,一是中国是否派人去调查了?二是,结果怎样?是支持李嘉诚卖港口,还是不支持卖港口?
说实话,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在这个节骨眼上,说支持不行,说不支持也不合适。
不过,类似这样的棘手问题,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又不是第一次碰到,她的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回答道:有关具体情况请向主管部门询问。作为原则,我想强调,中方一贯坚决反对利用经济胁迫、霸道霸凌侵犯损害他国正当权益的行为。
这个意思不难理解:如果谈判交易的过程存在胁迫等,交易自然算不得数。
同样在3月18日,港府特首李家超针对“李嘉诚卖港口事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细看李家超的主要观点,有三个。
一是,李家超认为,整个社会对事件非常关切,值得重视。
社会确实非常关注,初步谈成交易后,先是自媒体开始发声。
3月15日,香港大公报发表了文章《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铮铮爱国者》,文章言辞犀利地对李嘉诚集团提出了一系列的问询。
就是这篇文章,将李嘉诚家族推向了舆论的中心。
“港澳办”马上转发了这篇文章。无数精英大v就此事发表观点,总体来说,批评李嘉诚的多于支持的。
而香港前特首梁振英,3月17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道:有些港商误信“商人无祖国” ,需认清现实.....没有祖国的商人只会沦为没有父母被人欺凌的孩子。
如此,又引发了新一波的热议。
基于社会的重视程度,李家超表示重视,非常有道理。
第二,李家超说道,特区政府要求外国政府为香港企业提供公平环境,反对使用胁迫施压手段。
在李家超看来,关于李嘉诚家族卖港口的行为,大概率是美国的胁迫导致的,反对使用胁迫手段,达成交易。
这一点,和外交部毛宁的观点一致。
第三,任何交易须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港府会依法依规处理。
这是啥意思?
要好好调查,如果交易对中国的利益有影响,违反了相关的法规,那么,一定要处理这事,要阻止这件事。
看各方的发声,李嘉诚这次可能要“翻车”了。

首先说一下,这么大的交易,发生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之下,又在特朗普说“要收了巴拿马运河”之后。
说明此事非常不简单。
交易的背后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确实胁迫了。或是谈判过程中胁迫了,或者提前遭到胁迫了。二是,李嘉诚集团敏锐地嗅到了这里的商业前景,认为未来的经营风险很大,趁这个机会不如出手甩卖。
如果调查是第一个原因,那么,交易可以快速中止。
但是,怕就是李嘉诚等人为了自家利益,所做出的“一意孤行”。
李嘉诚这个人,一向“唯利是图”,眼中的“利益观”很重,所谓的爱国情操,少得可怜。
早年间,确实也在广东汕头做了些慈善,而且还赞助建立了汕头大学。但相比曹德旺等人,差距还是大了去了。
李嘉诚曾在大陆大量投资,利用各种影响拿地。但是,开发楼盘很有限,捂地多年,转让土地大赚了一把。后来,抽离资金去欧洲发展。当时就引起了一波国人的反感。
让人更反感的是,而且还将国籍转到了加拿大。
2019年,香港发生“港乱”时,他不仅不谴责暴力行为,反倒是发表了“黄台之瓜,何堪再摘”的言论。这话隐隐透着对政府的抱怨。因此,后来有了“李黄瓜”的外号。

有人可能要说了,巴拿马的两个港口是打包在43个港口中一起出售的,这些港口,是李嘉诚家族全资控股的,人家有买卖处置的权利。
对这个观点,力挺的就是著名的郎咸平教授。
他认为,李嘉诚做出的决策没啥问题,这些港口的利润不高,抛售没啥大问题,这是个绝好的机会。
在商言商,这话貌似没错。
但是,企业做到李嘉诚这般大规模,纯粹谈商业是不对的,有些大宗交易,如果影响到了国家整体利益,那就应该慎重。
世界三大黄金水道是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中国的商船每天都在经过这些重要港口。
将巴拿马运河的重要港口卖给美国人,对中国的商业影响是不小的,对方可以大幅提价,对中国产品出口北美洲、南美洲影响很大。
李嘉诚集团在出售港口时,有没有问过中国,有没有问过中国的国企、央企?查遍各种资料,找不到任何提前打招呼的迹象。所以,我认为询问的概率应该极小。
曾经有过这么一个事情,得说一下。
2015年,李嘉诚就被港媒爆料,要出售40%的港口资产,那时候,准备接下这个摊子的,是由招商局国际、中远太平洋、中海码头和国开投资组成的内地财团。
但是,李嘉诚的价格非常高,要价1500-1600亿港元。那可是仅仅40%的股权啊。
因为价格要的实在太高了,没有成交。
现在,李嘉诚把23国家43个港口的80%股权(其中,巴拿马港口的90%股权售卖),1700亿港币卖给美国贝莱德集团。相比而言,这不是超级贱卖吗?这个价格,要卖给招商局集团,会不动心吗?

李嘉诚这个人确实很偏西方。
看不上中国的“政协副主席”,却屁颠颠地接受英国女王颁发的CBE(司令勋章)、KBE(爵级司令勋章)。
中国的国籍也看不到眼里了,入了加拿大籍。
一个再伟大的企业,置国家利益于不顾,那是缺乏社会责任。苹果够大吧,美国的话还是要听。英伟达够大吧,美国的一些命令也是要听的。
有人可能要说了,李嘉诚是加拿大人,人家的企业自然考虑的是加拿大的利益。
这话,貌似有些道理。
但是,我们得清楚一件事情:李嘉诚的长和、长实集团,早年注册地就是香港,他转国籍也是以后的事情。所以,李嘉诚麾下的两个集团基本属于香港企业。
既然是香港企业,那么,它的大宗交易,需要通过港府的审批通过。
另外,李嘉诚家族,掌控了长和集团的30%左右的股权,还剩70%的股权主要在民众手里,这么大的交易,股东大会也不见得能通过。
看现在的局势,李嘉诚卖43个港口的事情,大概率要出状况了。
如此一来,不仅交易会受到很大影响,李嘉诚“唯利是图”的帽子会牢牢地戴到头上,这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吗?

这次,李嘉诚可能真要“翻车”了。
虽然,这样的“翻车”,对李嘉诚的整体集团造不成伤筋动骨的大影响,但是,也会对他的长和、长实集团造成重大打击。
一个人,挣了那么多的钱,既不承担对应的社会责任,又不爱国,留着有什么用?
一句话,企业做到一定程度,还是要有一定的家国情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