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小花
“不浮夸、不回避,很实在。”
这是昨晚看完了一场上汽之夜后,很多人的明确感受。
因为最近一段时间跟上汽集团的交流很多,我在其中看到了五个关键词。
决心
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的发言稿,显然由他自己临时加上了一个开头,是他最近看了很多遍的一个短视频。
意思也很简单,说一个鸡蛋,如果从外面被打开,那么他就只能变成一个煎蛋;而如果从里面被打开,那么就是一次新生。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上汽集团这艘大船,如今就像是这个蛋。有坚硬的外壳,看上去是很强的防护,但再硬的蛋壳也会经不起时代巨力的挤压。上汽必须从内部把自己把蛋壳打开,在硬壳被时代敲开之前。

贾健旭显然想要在公众面前,在所有下属企业主要管理层人员都在的一个场合,再次强调董事长王晓秋和他本人,破局的决心。
这段开场白,跟后面说的完全无关,也没有很多文辞修饰,就是纯粹的表态。对内,也对外。
平台
面对新时代,上汽将以自主品牌为核心,将旗下的所有售出产品,整合成一个智能电气化时代的平台。
这个平台有多重内涵。
这是一个数据平台。作为中国市场年产销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作为拥有一亿既往用户的企业,上汽要以数据平台的姿态,吸引智能化时代的各路大神共舞。
也是一个权益平台。只有在产销规模足够大,价格区间覆盖足够广,产品功能覆盖人群足够多元的企业,对新时代的智能、服务等核心内容的平权探索,才真正有价值。
同时还是一个用户平台。王晓秋说,从前的用户是消费者,现在的用户是合伙人。当然,这主要是在说,用户成为产品共创者。
上汽集团的平台化,其实就是在宣示企业高度开放的时代姿势。
多元
面对智能驾驶,上汽和比亚迪一样,选择了多元化路线。从发布会的层面上看,上汽更乐意把这种多元呈现给大家看。这次华为、大疆、地平线、momenta的高管齐聚现场,不经到场,还有充足的戏份。

这种对多元技术路线,和多个企业,通过不同的合作形式,各尽其能,融合共创的姿态,最喜闻乐见的,应该是消费者。
在一种创新技术的发展中,最能让消费者兴奋的,当然是明星企业的遥遥领先,但最能让消费者最终受益的,一定是百花齐放。
作为上汽这样的开放、包容的国际化车企,力挺满园春色,而不是单吊一饼,是最合理,也是最利于新技术健康发展,用户能有丰富体验的做法。
我甚至呼吁,所有还觉得自己未来会是主流车企的大厂们,都不妨来follow这样的多元思路。
命脉
上汽牢牢自主,狠狠创新的环节,当然就是上汽自己要抓住的命脉,是智能底盘技术,以及与此强相关的主被动安全技术。上汽集团作为一家纯纯的主流车企,在发布会上的话术还是非常腼腆的。
上汽在主被动安全领域,几乎供应全国,在全球市场也有可观的份额。在技术创新融合的时代,自主、自研技术,对融合创新、共享数据、打通体验是关键优势。
上汽的安全概念,从2.0的不怕撞,到3.0的不会撞,如今还加入了4.0的撞了也不怕。发布会上举的一个例子也很实在,就是如今流行的零重力座椅——
如果在大角度仰躺的状态下,发生了高速碰撞,从前那基本无解。但现在,上汽把主被动安全融合起来,实现了更快速的预警、更前置的预判,以及更迅速的处置。
如果你是躺在上汽的座椅上,那么在碰撞前瞬间,座椅会在700毫秒内帮助你恢复坐姿,并且头枕会弹出气囊包裹你的头颈部,让从前的必挂局赢得生机。
你看,没赶时髦话题,但也更切中时弊。
最后,懂你
上汽之夜的口号叫,懂车更懂你,比之前的口号多了一个“更”字。

在这个营销到神仙动物都不够用的时代,也确实是实在得过分了。一个“更”字,就是对人工智能时代,汽车和人关系级别提升的总结。
贾健旭在活动上,无演练的问奥迪的老外说,这个世界上最懂你的东西是什么,对方毫无准备,尬答曰,这只能回答是奥迪了。
贾健旭赶紧揭晓答案,是手机。那么在人工智能加持下,汽车也会成为最了解你的东西。所以更懂你不是一句无意义的用户情话。
上汽选择的更懂你第一站合作伙伴是豆包。
不过跟多数用了deepseek的企业一样,我仍然没看懂大模型上车,在当下就能立刻看到的神奇利益点,好像各家说来说去,都也还是对现有智舱应用的一些改善。
当然,还有一个要点,就是上汽跟清陶共建的固态电池项目,贾健旭给出了2027年的时间表。之所以没有把这件大事儿放进关键词,是因为这个距离落地还有两年,容易被说成ppt技术。
但这件事情的成败对上汽而言真的很关键,贾健旭在演讲中唯一的一次用力挥拳,就在这个裉节上。2027年,如果上汽的真正意义上的固态电池能落地,并且固态电池成为行业比较一致的选择,那么在电气化道路上,上汽就算是“在领先者的延长线上,等到了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