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余光中的《乡愁》,是多少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深深眷恋与热切期盼归乡之情。
据统计,在2300多万台湾同胞中,闽南人约占70%,祖籍多为福建泉州、漳州,客家人约占15%,祖籍多为福建龙岩、广东梅县。

外省人约占12%,是1945年以后,特别是在1949年前后跟随国民政府到台湾的各省人士及其后代,而台湾16个少数民族约占2%。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渴望落叶归根,一些老人在帮助下成功寻到了亲人,而也有一些人却带着遗憾离开了世界。

不过,有很多老人也将自己的遗憾留给了下一代,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帮忙找寻,而著名主持人吴小莉便是其中一位。
当年,吴小莉的父亲在临终前特意嘱咐吴小莉找寻到同父异母的哥哥,吴小莉接下重任,独身来到大陆找寻亲人,可当她找到亲人后却感到无比震惊...

故事的开端,要回溯到那段战火连绵的岁月,吴小莉的父亲名为吴振华,1926年出生于浙江新昌,吴家两个儿子,他排老大。

1945年,19岁的吴振华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在别人的介绍下,他和一位名为陈梅娥的人结为了夫妻,很快他们便有了爱情的结晶。
彼时,中国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末期及解放战争时期的开端,吴振华为了改善家庭,毅然选择出门闯荡,并加入了国民党军队。

在离开前,他答应妻子一定会闯出一片天,接母子一起过上幸福生活,但事与愿违,谁也没想到,这一别竟是永远...
离开前,他给妻子肚子里的孩子起名为吴伯定,之后的事情我们都知道,国民党兵败后,选择逃到了台湾省,而吴振华也随着军队漂泊到了台湾。

在台湾省,吴振华和大多数人一样,成了无依无靠的人,但生活还要继续,一次,在军营附近卖冰的时候,吴振华认识了自己的第二任妻子吴秋锦。
他们慢慢从相识相知转为了相恋,最终两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成家后,吴振华和妻子吴秋锦共孕育六个孩子。

与此同时,远在浙江新昌的陈梅娥则一直在等待,她也经常告诉儿子,亲生父亲的名叫吴振华,1967年9月7日,吴家迎来了自己的第五个孩子,并起名为吴小莉。
她就是那位从中国台湾省辅仁大学大众传播系毕业后,通过不断努力逐步成长为凤凰卫视知名主持人的吴小莉。

但从小到大,吴小莉一直都认为自己的根就是台湾省,因为父亲从来没有讲过大陆的事情,直到吴振华临终前,他将这个埋藏在心中半个世纪的秘密告诉了吴小莉。
之所以告诉吴小莉,也是想让女儿用自己的身份来方便寻找原配妻子以及儿子,但这一消息对于吴小莉来说,如同晴天霹雳。

的确,这种事情在谁身上谁都难免会不好受,不过,吴小莉也明白,在那个特殊的时期,许多家庭都是被迫分离。
两岸因为种种因素始终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直到1987年,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交流往来的大门由此打开。

如今,吴小莉心中唯一的石头是母亲的意见,毕竟生活大半辈子的丈夫突然多出了一个原配和儿子,不过,对于此事,吴秋锦并没有因此而生气,而是给予吴小莉全面支持。
就这样,吴小莉踏上了寻亲的道路...

根据父亲的说法,他们的家位于浙江新昌,但寻亲之路并非简单,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很多场景都已经和那个时候不同了,更让吴小莉担忧的是,父亲口中的妻子和儿子是否还存在于世?

不过,吴小莉没有放弃,在浙江绍兴新昌,她寻找了多种方法,经过数月的努力,终于在当地人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个吴姓人家。
再三确定后,吴小莉得知,这户人家的老人名字正是陈梅娥,其儿子名为吴伯定,并且吴伯定已经娶妻生了两个儿子。

可吴家的日子却过得不太如意,当吴小莉第一次见到吴伯定一家子的时候,她的心中满是心酸,一间破旧的瓦房是他们的住处,生活极度贫困。
当吴小莉谈到父亲在台湾的生活情况,陈梅娥听后一点也不抱怨,反倒觉得很安慰,对于陈梅娥来说,心中那块石头已经尘埃落定,最起码她知道这半个世纪他是活着且幸福的。

吴小莉试图资助10万元现金给这位同父异母的哥哥,但吴伯定坚持“亲情不能用金钱衡量”而婉拒,最终,吴小莉改为间接帮助,如今,吴小莉也一直为家乡代言。
结语落叶归根,不仅仅是一个词语,更是中华文化中归属感、生命观与家国情怀的凝练表达,它既是对自然规律的观察,也是对人性归宿的诗意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