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娟:如果有来生

悦读苑文化 2025-04-08 04:02:37

如果有来生

周亚娟

  回乡下老家,整理院落杂物时,无意中在墙角翻出已闲置多年,面容斑驳的木架子车、木辘轳、木梯子,我一下子怔在那里,眼泪不由自主地默默滑落。  那些木具,都是父亲送给我家的。  我婚后第二年春天,父亲给我家送来一辆木架子车。说他去年夏天来我家,看到我家用背笼从地里往回背麦子,实在辛苦,就想到用家里做家具剩下的木头给我们做个木架子车,做好后去集市配上车轮子就给送来了。公公婆婆抚摸着亲家送来的这个“大件”,欣喜又感动,一个劲地“埋怨”父亲:“你家里也不宽裕,还为我们操这么大的心。”  那年秋季,父亲又给我家送来一个木辘轳和一个木梯子,他说上次来家里,发现我公公用井绳打水特别费劲,从高处取东西借邻居家木梯,所以就给我们买来木辘轳和木梯子。  后来的日子,父亲还给我家送过一些东西,小到书籍报纸,大到用具用品,有他自制的,也有花钱买的。他说:“一个儿女一条心,放不下心呀。”一个个、一件件,那情那景,仿佛就在昨天。可是父亲,早在七年前的那个春天撒手西去,与我们天人永隔。  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哥哥姐姐和我,从小生活在比较贫困的家庭,印象中母亲总是起早贪黑,一身泥土在庄稼地里刨生活,父亲长年累月在公路养护单位忙碌奔波。缺吃少穿的年代,父亲原本深厚的爱总是以简单粗暴的训斥、耳光来表达。我们怕他、恨他,背地里称他“霸王爷”,在左邻右舍眼中,我们兄妹在他面前就如可怜的老鼠,一见就躲,不敢说笑、打闹。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慢慢明白了父亲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和望子成龙的心愿。我们健康且平庸地长大了,父亲没有过多的指责、嫌弃,他方法粗暴的家长专制和严厉苛刻抹杀了我们孩童的天性,但也培养了我们勤俭、宽厚、正直、自强的品质。直到我们成家立业有了孩子,对他仍是七分敬爱三分惧怕。人生路上,我们习惯了他时不时地敲打和提醒,以为他会一直陪着我们,走得很远很远……  七十岁以后的父亲,对待儿女的态度渐渐“友好”起来。有些事情,他不再横加干涉,而且愿意倾听我们的想法,我们开始与他谈心,有事没事总想陪着他。特别是我,总是把生活中的困惑说给他,在他的开导、鼓励中得到信心和力量。他也最喜欢向我倾诉,讲他小时候上山砍柴,挑豆腐担子卖豆腐的情景,讲他一生中遇到和解决的各种挫折、困难。他不厌其烦地讲,我不厌其烦地听,在感受他浓浓父爱的同时,也收获着良师益友的福利。无数次我在心中默默祈愿,愿时光停留,让我们永远陪伴,做永不散场的父女,朋友。可是一生要强、刚强的父亲,却在几年前的春天,因病离开了人世,把伤痛永远留给了我们。  在这春回大地,鸟语花香的美好季节,因为父亲的缺席,我的心时时感到遗憾、愧疚。在清明节和父亲生日将至的这段时日,我的梦里总有他的音容笑貌,我知道,这是思念。父亲离开后的日子,我没有一天不想他,有时忧伤落泪,有时痛苦无奈,但更多的还是能做他女儿的幸福。  父亲啊,如果有来生,让我还做你的女儿;如果有来生,我还愿意让你敲打,听你的提醒;如果有来生,我要更加用心、细心地陪在你左右,照顾你、孝敬你。

0 阅读:0

悦读苑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