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81岁奶奶游西湖,三天吵了八架后我读懂了她的固执

话说土地怎么想 2025-03-30 13:28:49

“西湖醋鱼能打包鱼骨头不?留着熬汤美得很!”

奶奶第三次把服务员叫回来时,我恨不得钻进龙井茶壶里。

这已经是我们祖孙杭城三日游里第八次交锋了。

1.

事情要从三个月前说起。

在杭州打工五年的我,突然接到老家电话。

“你奶奶存了半年的豆腐钱,说要去看雷峰塔。”

我妈在电话里叹气,“非说白娘子还在塔底等她唠嗑。”

81岁的王秀兰女士,是十里八乡有名的抠门姥姥。

听说她准备花2680元报老年团,惊得我差点摔了手里的星巴克。

最后全家决议:由我这个待业在家的孙女免费当导游。

出发那天,奶奶背着二十斤重的蛇皮袋出现在高铁站。

打开一看:六包方便面、五袋榨菜、三个保温壶,还有用旧床单缝的“便携马桶套”。

“奶,杭州有厕所...”

“公厕不得收费?报纸说景区水都五块一瓶!”

2.

首日决战在河坊街爆发。

奶奶摸着刺绣真丝披肩爱不释手,老板开价380,她中气十足地还价:“38!”

我在三十米外的糖画摊子听见这声吆喝,红糖差点滴到AJ鞋上。

深夜民宿更精彩。

当我敷着前男友面膜从浴室出来,撞见奶奶正把早餐送的茶包往铁盒里塞。

“明天路上喝,省两块钱。”

她得意地晃晃盒子,里面还有前天飞机上发的花生米。

最绝的是游湖那天。

奶奶听说坐摇橹船要150元,转头就往湖边柳树下走。

“我看那边有划澡盆的大爷,我去问问能不能捎带...”

3.

转折发生在第三天清晨。

我在断桥边拍vlog时,瞥见奶奶掏出手帕包着的鸡蛋灌饼,突然想起件往事。

小学时每个下雨天,校门口总会出现个撑油纸伞的老太太,怀里揣着用塑料袋裹了三层的鸡蛋饼。

那时她总说:“趁热吃,凉了伤胃。”

此刻眼前的老人,正小心翼翼把灌饼掰成两半。

阳光穿过她发间银丝,在青石板投下跳动的光斑。

“死丫头看啥呢?快吃!”半块灌饼被强行塞进我手里,葱花香气混着老人特有的药油味扑面而来。

那些年她蹬三轮卖豆腐供我学画画的旧事,突然翻涌着滚过喉咙。

4.

返程那天,奶奶的蛇皮袋鼓出新高度——装着苏堤的松果、灵隐的落叶,还有她每天在酒店薅的牙刷梳子。

“这些给你姑妈她们分分,就说杭州带来的特产。”

她认真系着袋口的模样,让我想起小时候她给我打包的开学行李。

过安检时警报器突然尖叫。

工作人员从奶奶棉袄内兜摸出个铁盒,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二十三个一元硬币,用歪扭的字条裹着:给禾禾买颜料。

原来这三天,她偷偷攒下了所有不必要开销。

此刻影院灯光渐暗,《妈妈的神奇小子》片头字幕亮起。

当看到吴君如推着轮椅奔跑时,我突然读懂奶奶的杭城生存哲学——那些固执的节俭里,藏着滚烫的生存智慧,就像西湖龙井,初尝苦涩,回甘绵长。

屏幕光影中,我摸出手机订了两张船票。

这次,要和奶奶划着真正的摇橹船,听她讲五十年前坐着绿皮火车嫁到北方的故事。

0 阅读:0

话说土地怎么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